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定容燃烧弹系统,通过纹影法、OH*化学荧光法与背景光消光法及自然辐射光法两套同步光学诊断技术,针对3种不同甲醇添加比例的甲醇/正辛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CB)混合燃油,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喷射压力下喷雾燃烧特性.结果表明:3种燃油由于反应活性和含氧量的不同,在相同工况下着火延迟期和火焰浮起长度随甲醇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使得着火后的喷雾贯穿速度降低.通过对着火延迟期和火焰浮起长度经验公式的拟合,发现混合燃油的着火延迟期、火焰浮起长度与化学当量比的燃油混合分数呈正相关,而火焰浮起长度与燃油的十六烷值呈负相关.所有燃油的火焰浮起长度均小于液相长度,整个燃烧过程中均处于火包油状态,这使得燃烧促进了液相燃油的蒸发,导致着火后液相长度更短.纯生物柴油由于较短的火焰浮起长度和较高的反应活性,其燃烧导致的液相蒸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氨气/甲烷掺混燃气在贫预混旋转湍流状态下的火焰稳定性及NO的排放特性,设计建造了一个可视化的旋转湍流燃烧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测量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氨气火焰稳定燃烧的范围有所扩大,但当氨气掺混比大于0.60时火焰出现上下振荡现象,继续增加将导致火焰吹熄;NO的排放水平随当量比增加而提高;但在相同的当量比下,NO的排放随氨气掺混比的增加先升高再下降。此外,分别采用化学反应器网络(CRN)方法和一维层流预混火焰计算方法,对相应的火焰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虽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但其预测的NO排放特性随氨气掺混比、当量比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对三者之间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REDIM方法构建的亚网格燃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蔡军  陆少杰  王平 《化工学报》2015,66(12):4948-4959
将近年发展的详细反应机理简化方法:反应-扩散流形(REDIM)方法与假定滤波密度函数相结合,构造了新的亚网格燃烧模型。由于REDIM方法既能描述快速反应状态又能描述扩散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慢速反应状态,因此新构造的燃烧模型理论上可用于计算扩散和化学反应均起重要作用的湍流部分预混燃烧及分层燃烧模式。为了验证其性能,利用新模型对基准的Darmstadt湍流分层火焰燃烧器进行了大涡模拟(LES)计算:首先分别采用粗、细两种网格对无反应湍流状态进行了计算,以检验网格精度;随后对一个有分层效应的湍流燃烧状态进行了计算。LES计算得到的速度、温度、组分等统计信息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新亚网格燃烧模型在预测湍流分层火焰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谦  秦立宇  苏华能  徐丽  李华明 《化工学报》2016,67(12):5298-5304
相比于传统水系电解质,低共熔溶剂(DES)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液流电池的电解液进行研究。DES的物理属性和电化学特性对温度较为敏感,但迄今为止对其研究较少。报道了温度对VCl3在DES中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在100 mV·s-1的扫速时,循环伏安(CV)曲线说明在25℃时,钒离子呈现准可逆的状态;随着温度从室温升高至55℃,氧化峰与还原峰之差从0.271 V降低至0.249 V。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导率也明显增加,从室温时的2.2 mS·cm-1升高至55℃时的11.16 mS·cm-1,而且黏度出现较大的下降。结果表明温度对DES特性的影响巨大,有必要更加深入研究温度对非水系电解液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机-环境”型采煤工作面接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接续方案,提出基于“人-机-环境”型采煤工作面接续系统,该系统在济三煤矿得到成功应用。首先,对要回采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实质是从采矿的角度对具体工作面适于开采工艺的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其次,依据评价结果,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可靠的单产预测。最后,依据采煤工作面的预测产量,对可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多种方案进行接续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得出最优接续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接续方案的确定充分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对工作面产量的影响,因此接续方案比较符合矿井生产的实际情况。接续系统在济三煤矿成功应用,对满足矿井生产能力为550万t/a、650万t/a、750万t/a及850万t/a的7种接续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方案4为最优方案,此时矿井生产能力为650万t/a,产量波动范围为624~675万t,产量波动系数为0.0191,矿井持续稳定开采12 a。  相似文献   
6.
移动床活性焦低温干法烟气多污染物脱除技术在钢铁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烟气净化过程中活性焦的损耗成为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宝钢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活性焦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比表面积、孔容结构、灰分中重金属及碱金属含量、表面官能团特征及脱硫脱硝性能,探究烟气净化过程中活性焦组成、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活性焦相比,废活性焦粒度集中分布在0.2?5 mm,其表面的氮、氧、硫元素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含量显著增加,比表面积由191.0 m2/g增加至499.0 m2/g,使废活性焦颗粒在150℃下脱硝率由20%提升到70%,120℃下穿透硫容由0.27 mg SO2/g提升至11.08 mg SO2/g,显示了良好的再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结构低频振动控制,基于动力吸振(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DVA)原理设计了一种多模态抑振器。为研究吸振器阵列与抑振器阵列的抑振效果,建立了附加动力吸振器阵列四边简支板的动力学耦合模型,验证了动力吸振器阵列的振动控制效果;提出了以橡胶板-质量块、橡胶基体-金属柱壳为主要组成结构的多模态低频抑振器,从理论上计算了其各组成结构的轴向共振模态频率,并以动力吸振器参数为基准对抑振器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进行了调整,最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抑振器阵列振动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当吸振器阵列或抑振器阵列布置位置覆盖结构主要模态下最大变形位置时即可达到最佳控制效果;吸振器阵列与抑振器阵列均有一定的振动控制效果,与吸振器与受控对象间为点接触不同,面接触放大了阻尼在振动控制中的作用,因此抑振器阵列的振动控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进气门晚关米勒循环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D6114柴油机的BOOST模型,分析了进气门晚关米勒循环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进气门关闭时刻可以减小压缩阶段的压力和温度,从而使滞燃期增长;但是由于缸内工质的减少,缸内平均温度和碳烟排放升高;增压压力的提高可以弥补进气损失,研究发现进气门晚关结合提高增压压力及推迟喷油,可同时降低NOx和碳烟的排放;在保持爆发压力与原机相同时,采用米勒循环度M60、喷油正时推迟2°CA的方案,油耗降低4 g/(kW·h),碳烟排放降低6%,而NOx的排放量降低了31%.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R22半封闭螺杆制冷压缩机,通过动网格的划分建立充分考虑轴向排气孔口面积变化的排气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流场的动态数值模拟;将模拟得到的流场结果作为LMS的边界条件,模拟得到了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噪声频谱图;通过试验测量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压缩机排气流道优化设计对气流脉动和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的压力脉动最大值的误差在5%以内,噪声频谱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压缩机排气过程气流脉动主要集中在排气孔口处,并在排气腔内有明显衰减;光顺排气腔流道和增设周向排气导流槽,可有效减少排气过程的压力脉动;模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以模拟结果为依据的排气腔流道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噪声,说明本文所述研究方法可指导半封闭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磁性材料在燃油脱硫方面的应用进展,综述了磁性材料在不同脱硫体系中的应用,以及磁性材料用于脱硫工艺的优点。磁性材料应用于脱硫工艺中,操作条件温和,不会改变燃油中其他成分的结构,对燃油的质量无影响;经过改进的磁性材料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脱硫效率,并且在完成脱硫操作之后可以通过外部磁场对材料进行分离回收;经过改进的磁性材料作为吸附剂或催化剂可实现多次反复利用,而且脱硫效率不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