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26"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城市在评价期的AQI及w(PM_(2. 5))、w(PM_(10))、w(SO_2)、w(CO)、w(NO_2)、w(O_3)等指标,分别用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比较2种评价方法下的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2种评价方法下的空气质量排名相差不大,均显示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讨论分析了实验教学在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阐述了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为全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曲色素合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刺激实验法确定红曲色素的合成前体。考察了不同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等对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谷氨酸以及乙酸、丙酸等具有前体的作用,能够刺激色素的生产。而且它们都具有转化为聚酮合成前体的共同特征。所以聚酮途径被认为是红曲色素合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产生菌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Streptococcus equi SH-O为出发菌,用5-溴尿嘧啶(5-BU)、紫外线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到1株遗传稳定性好、产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A)的突变菌SH-109;在500mL摇瓶和5L发酵罐中,分别对其生产高分子量HA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多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50g/L蔗糖、100g/L混合氮源、10g/L葡萄糖、2.0g/L MgSO4·7H2O、2.0g/L Na2HPO4·12H2O、1.0g/L NaHCO3、0.1g/L UTP.在pH7.6、转速550r/min条件下有利于高分子量HA的合成,突变菌SH-109发酵生产HA相对分子量达4.36×106Da.  相似文献   
5.
板栗壳色素化学性质及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板栗壳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板栗壳色素的纯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纯化色素的化学性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硅胶柱层析表明,优化的色素纯化方法简便有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1)色素甲醇溶液在紫外光区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在218nm和264nm附近;(2)pH3.0、4.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64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48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3)pH5.0、6.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72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51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光谱也具有相同特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色素的主要吸收波数为3400、3145、3043、1715、1630、1400、1036和620cm-1。结合色素的化学性质鉴定,初步推断板栗壳色素含有苯环及酚羟基,而不具有典型黄酮类色素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滁州市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醋酸杆菌,利用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寻求其最优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接种量、起始乙醇体积分数和发酵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产酸量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到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7.88g/100mL,起始乙醇体积分数4.63%,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产酸量的理论值为3.56g/100mL。对最佳发酵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产酸量为3.51g/100mL,与模型预测基本相符。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参数可靠,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植酸钙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米糠植酸钙的精制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米糠残渣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品植酸钙最佳酸浸条件为温度为60℃,pH为1.5,酸浸时间为8 h,酸浸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采用二次碱沉法,200 g米糠,可获得粗品植酸钙18.8 g,粗品植酸钙的得率为9.4%,其植酸质量分数为80.9%。利用活性炭对粗品植酸钙酸溶液进行脱色,其最适的脱色条件为温度40℃,时间60 min,活性炭的量为8%(W/V),两次脱色效果明显优于一次脱色。在此条件下,10 g粗品植酸钙制得精制植酸钙7.63 g,得率为76.3%,植酸回收率为77.4%。可见光区光谱扫描显示精制植酸钙酸溶液在380~800nm的吸光度比粗品植酸钙均下降了60%以上,所得精制植酸钙的酸溶液近乎无色,脱色效果较好。与未提取植酸的米糠相比,提取植酸后的米糠残渣中粗蛋白、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份变化不大,而其总磷的43.6%以植酸的形式转入酸浸提液中,使得米糠残渣的营养成分更利于动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方法]以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结构为基础,芳氧苯氧丙酰氯和中间体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醇反应合成2种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5a和5b,其化学结构经~1H NMR、HRMS和旋光度确证,并进行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初步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50 g a.i./hm2剂量下,化合物5a对单子叶杂草看麦娘和棒头草抑制率达90%。[结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为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啤酒酵母对钒的富集作用制备钒酵母,并对钒酵母中钒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钒酵母中有机钒含量可达到474.9μg/g,紫外扫描光谱分析,钒酵母在311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钒酵母有多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钒酵母中的15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表明,钒对啤酒酵母氨基酸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