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吉  程成 《计算机应用》2005,40(11):3119-3126
为了改善随机漂移粒子群算法的群体多样性,通过演化信息的协助,提出动态协同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CRDPSO)算法。利用上下文粒子的向量信息,粒子之间的动态协作增加了种群多样性,这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搜索能力,并使整个群体协同搜索全局最优值。同时在演化过程中的每次迭代,利用二维空间分割树结构来存储算法中的估计解的位置和适应度值,从而实现快速适应度函数逼近。由于适应度函数逼近增强了变异策略,因此变异是自适应且无参数的。通过典型测试函数将CRDPSO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DE)、协方差矩阵适应进化策略算法(CMA-ES)、非重复访问遗传算法(cNrGA)以及三种改进的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QPSO)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对于单峰还是多峰测试函数,CRDPSO的性能均是最优的,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形态规则、平均粒径在370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甜丙烯酸(P(NIAM-co-AAc))交联型聚合物微球.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浓度的Tb(Ⅲ)离子与P(NIPAM-co-AAc)微球进行复配,制备了P(NIPAM-co-AAc)-Yb(Ⅲ)的复配微球.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复配微球的表征发现:该复配微球具有温敏性和pH响应性:P(NIPAM-CO-AAc)微球和Tb(Ⅲ)之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明显增强了Yb(Ⅲ)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1,10-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乙烯基乙酰胺(NV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PNVA),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1,10菲罗啉(TbPNVAphen)的三元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利用FTIR、UV-vis和荧光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04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在490nm和546nm处发出较强铽的特征荧光,荧光强度分别为846.853和2086.798,分别比TbPNVA配合物增强了1310%和1290%。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可控的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级ZnO材料。结果表明,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得到的纳米ZnO颗粒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并且对苯酚的降解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效率。其中,在原料加料速度为3.0 mL/min,前驱物煅烧温度为400℃时所得产物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与单独臭氧化相比,加入该产物后,苯酚的降解率提高了85.38%。在优化的纳米ZnO存在的条件下,分别评估了臭氧的分解,叔丁醇对苯酚的臭氧化影响,表明在纳米ZnO存在时,苯酚直接被臭氧分子氧化而降解。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32-136
采用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进行菊糖果糖转移酶固定化的初步研究,探究明胶与海藻酸钠浓度、Ca Cl2浓度、包埋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胶浓度为20 g/L、海藻酸钠浓度为20 g/L、Ca Cl2浓度为40 g/L、包埋时间5 h,酶的包埋率为95.6%,重复操作8次后相对酶活力保留在50%以上。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 H为5.56.0,最适反应温度为656.0,最适反应温度为6570℃,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由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以疏水性聚苯乙烯(PSt)为核、亲水性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为壳的PNVA-co-PSt共聚物纳米级微球,进而将一定量的Eu3+与微球中的PNVA配位,得到了Eu(Ⅲ)-PNVA-co-PSt微球配合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分别对微球及其配合物的相关性质进行了表征.TEM观察发现,微球在与Eu3+配位前后保持规则的球形结构,有较好的单分散性;红外、紫外光谱测定表明,在Eu(Ⅲ)-PNVA-co-PSt微球配合物中Eu3+与PNVA链上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发生配位作用;荧光光谱显示,Eu(Ⅲ)-PNVA-co-PSt配合物受到26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后,在584nm和612nm处产生增强的Eu3+的特征发射峰,说明在Eu3+与PNVA-co-PSt微球之间能够发生有效的F(o)rster能量传递,这为拓宽稀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硫酸盐的去除机理,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工艺,考察了低碳硫比时,不同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硫酸盐的转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根在前部隔室被大量还原.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以及HRT的缩短,硫酸根的还原逐渐向后推移,之后硫酸盐的转化趋于平缓,CODcr的去除也有类似规律.硫离子浓度在前部隔室迅速上升至最大值,在之后的隔室中上下小幅度波动.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先在前部隔室迅速增加,然后在后部隔室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8.
群体智能算法的遥感图像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图像增强方法缺乏适应性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用最优化过程进行图像增强的方法。首先对量子粒子群优化(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QPSO)算法进行改进, 提出了一种实变参数量子粒子群优化(time varying parameters QPSO, QPSO-tp)算法。标准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算法在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精度上要优于原QPSO算法, 具有调节参数少、随机性更强等优点。然后将遥感灰度图像的非线性变换增强过程用最优化问题进行处理, 用QPSO-tp算法进行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 图像的增强效果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步法分别制备了单金属介孔催化剂Ti-SBA-15-(36)、Mo-SBA-15-(180/28)和双金属介孔催化剂Mo-Ti-SBA-15-(X)。考察了双金属催化剂Mo-Ti-SBA-15-(X)中Mo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了双金属催化剂的协同催化机理。对影响催化环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Mo-Ti-SBA-15-(180/28)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效果优于单金属催化剂。当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剂量为25 mg、以2.5 mmol环己烯为底物、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源、1,2-二氯乙烷为溶剂时,Ti-SBA-15-(36)、Mo-SBA-15-(180/28)和Mo-Ti-SBA-15-(180/28)为催化剂对应的环己烯转化率分别为41.07%、46.44%和98.33%,选择性分别为97.56%、93.19%和98.86%。Mo-Ti-SBA-15-(180/28)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环己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超过95%和97%,说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可循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某污水厂工艺过程诊断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湖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的实际技术需求,在对该污水厂历史运行数据和工艺运行过程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出水水质达标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氨氮和总磷,需有效提高工艺系统的硝化速率和厌氧释磷能力。通过污泥活性测试和工艺模拟试验,提出了针对出水氨氮和总磷稳定达标的工艺运行优化措施和改造方案,包括:提高CAST生物池的DO浓度、适当延长曝气工序反应时间、增加进水预处理系统、增加生物选择区搅拌器的服务面积以及增加深度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