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8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前期杂交优化后赤芝菌种经液体深层发酵后,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并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分离纯化,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检测多糖级分的纯度,采用完全酸水解PMP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多糖级分的单糖组成,多角度光散射仪联用装置(SEC—MALLS)测定其绝对重均分子量(Mw),并且根据分子旋转半径与分子摩尔数的关系曲线斜率初步推断其空间构象。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3个多糖级分GLMP1、GLMP2和GLMP3,HPSEC检测其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3.58%,97.64%,99.19%,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GLMP1、GLMP2和GLMP3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但单糖摩尔比各异。SEC—MALLS测试GLMP1、GLMP2和GLMP3的Mw分别为4.526×105,4.603×104,3.760×103 g/mol,3个多糖级分构象可能均为高度紧缩且具有分支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 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 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是苯乳酸合成的限速步骤. 用苯丙酮酸代替苯丙氨酸作为底物可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进一步优化了Lactobacillus sp. SK007利用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的发酵条件. 当苯丙酮酸为18.3 mmol/L, 30℃静置培养24 h,苯乳酸产量可达10.25 mmol/L.  相似文献   
3.
从农家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出164株疑似乳酸菌,其中有84株球菌。试验筛选到1株产细菌素的屎肠球菌R1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该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酸和热稳定。经鉴定该细菌素种类为肠球菌素P。菌株R1在p H3.0模拟胃液中3 h存活率达86.35%,在模拟肠液中6 h存活率达87.72%,对人工消化液耐受性良好。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1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对诺氟沙星和红霉素不敏感,未检测出毒力因子,具有潜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16,(3):406-411
以绿豆为原料,采用碳化-磺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油酸甲酯化活性。研究表明,催化剂中硫元素含量为8.671%,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验证了磺酸基功能团的存在。研究表明,较适宜的碳化时间为15 min,碳化温度为350℃,磺酸化时间为1 h,磺酸化温度为80℃。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及催化活性再生后再重复利用5次,催化转化率依然维持在68%左右。微波可以辅助催化油酸甲酯化反应的进行,微波功率为400 W,温度为65℃时,油酸甲酯化的转化率高达87%左右。总体而言,研究中自制绿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是一种性能稳定、绿色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可在微波辅助固体酸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宋子烨 《中国油脂》2020,45(11):52-57
以类蛋黄酱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研究在pH 3条件下橄榄油与椰子油不同比例复配(10∶ 0、9∶ 1、8∶ 2、7∶ 3)的混油基对于乳清分离蛋白-蛋黄卵磷脂稳定的乳液体系流变性质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子油比例增加,乳液黏度增加,弹性模量增加,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7∶ 3复配混油基制得的乳液具有最大的黏度和最高的弹性模量;所有乳液在4~40 ℃弹性模量下降,说明乳液在贮存、冷藏运输过程中内部结构完整,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蛋黄卵磷脂能够提高含椰子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并且椰子油比例越大(饱和程度越高),冻融稳定性提高效果越好;乳液冻融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为7∶ 3>8∶ 2>9∶ 1>10∶ 0。  相似文献   
6.
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催化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转化为ω-3 PUFAs,对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的合成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在常温下发酵生产ω-3 LC-PUFAs(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根据现有常温下偏好催化20C PUFAs的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序列,从Gen Bank数据库筛选出与之高度相似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了确定序列的生物活性,进一步在酿酒酵母系统中进行重组表达,通过外源添加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底物,测定重组酿酒酵母转化子在28℃和12℃下对不同脂肪酸的转化率。结果显示,新筛选序列编码的蛋白oAiFADS17既能催化18C PUFAs,又能催化20C PUFAs,尤其偏好催化二十碳四烯酸(AA)转化为EPA。oAiFADS17蛋白在28℃下对各种底物的转化率均高于12℃下的转化率,其中对AA的转化率达到46.3%。该研究成功测定了oAiFADS17蛋白对不同脂肪酸底物的转化率,得到了一种新的常温偏好催化20C PUFAs的ω-3脂肪酸脱饱和酶,为构建高产EPA的基因工程菌株及EP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琥珀酸(Succinic acid)被认为是白色生物技术生产的最具潜力的大宗化学品之一,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存在得率低、副产物积累、生产强度低等问题。为了实现琥珀酸的高效生产,在3.6 L发酵罐中对E. coli FMME-N-26生产琥珀酸发酵条件和补料策略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好氧-厌氧两阶段发酵工艺,最终确定发酵策略为:有氧发酵8 h后转为厌氧发酵,MgCO3为pH中和剂,发酵72 h补加抗渗透压保护剂2 mmol/L甜菜碱,厌氧阶段控制葡萄糖浓度为1~5 g/L。优化后发酵72 h,琥珀酸的产量和厌氧阶段得率分别达到119.2 g/L和1.08 g/g葡萄糖(理论得率97%),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46.4%和4.8%,副产物乙酸和乳酸仅积累2.37和0.94 g/L,分别比优化前降低了37.1%和49.2%。在1000 L发酵罐中实现中试放大生产,E. coli FMME-N-26生产琥珀酸的产量、得率和生产强度在国内外属于领先水平,为琥珀酸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高价值化学品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259-266
从番茄皮渣中提取蛋白质并对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和性质表征。以番茄酱加工所得的番茄皮渣为原料,脱脂后在常温(25℃)下用pH 9.0的Na OH溶液按料液比1:20(g:m L)的比例提取0.5 h,蛋白质提取率达到约70%。所得蛋白质碱提液经过1 000 Da超滤膜超滤至完全脱除盐分同时,脱除了74.3%的色素。凯氏定氮分析显示,所提取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46%,元素分析(C、H、N、S)结果表明,样品中除蛋白质外存在碳水化合物,红外光谱结果也显示糖类物质的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推测所得蛋白质为糖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番茄皮渣蛋白质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和相当的乳化性,但其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稍弱于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联聚丙烯酸钠和交联羧甲基淀粉进行复配,将两种原料按配比经混合、糊化、制片、粉碎、筛分制得复配高吸水性树脂成品.研究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交联聚丙烯酸钠与交联羧甲基淀粉的质量比为8,糊化时的加水量为400g/g,糊化25min,制片温度为140℃.此产品将这两种高吸水性树脂组分的优缺点互补,生产成本低、安全性好,其吸蒸馏水倍率为800~1100倍,吸生理盐水的倍率为60~95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OS(低聚半乳糖)和xos(低聚木糖)对乳酸菌(L.bulgaricus Fn009)耐H202胁迫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以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GOS和XOS对乳酸菌存活率影响,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OS和XOS对乳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测定GOS和XOS对乳酸菌抗氧化酶活力和应激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202胁迫条件下,GOS和XOS干预组乳酸菌存活率提高了1.83~1.96倍,细胞膜完整率分别提高了17%和13%,T-SOD和GSH-Px酶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Dnak、GroEL和Gsp65应激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GOS和XOS能够提高乳酸菌自身的抗氧化活力,降低H2O2胁迫对菌体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增强乳酸菌对氧化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