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230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测试》2017,(Z1):63-67
为考察电子烟烟雾中关键成分的逐口释放量变化情况,采用电子烟吸烟机参照企业标准对电子烟进行逐口抽吸和捕集,并利用建立的测试方法分析3种化学成分(烟碱、甘油、丙二醇)的逐口释放量,最后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烟碱、甘油、丙二醇的测试方法简单、稳定、准确;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电子烟烟雾中烟碱、甘油、丙二醇逐口释放量与抽吸口序之间的呈一定相关性,同一电子烟样品3种化学成分变化趋势相同;不同电子烟烟雾关键成分逐口释放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有效地评价不同厂家同种香精香料的质量,采用顶空-离子分子反应质谱(HS-IMR-MS)对同种香精8个不同批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电离源、顶空平衡温度及平衡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建立该香精的数字化质谱指纹图谱,并以数字化质谱指纹图谱为参照,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模式识别,对8个不同厂家提供的该种香精和3个掺杂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法能快速对香精香料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为香精香料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化工》2016,(4):68-72
为了研究植醇热裂解产物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模拟植醇在卷烟燃吸过程中产物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在不同气体氛围(N2氛围,含10%O2的N2氛围)和不同裂解温度(300℃,600℃,900℃)条件下,植醇的裂解产物和对卷烟品质的影响,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植醇的主要裂解产物是新植二烯等烯烃类化合物,同时还生成了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等化合物,这些物质随裂解温度和气体氛围的不同其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远离Cu_(56)Zr_(44)共晶点的新型非晶合金,探索生物质燃油新能源汽车活塞新材料,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Cu_(56)Zr_(44))_(1-x)Y_x (x=0, 1, 3, 5, 7, 9, at%)试样,表征了试样物相、热力学参数、纳米硬度,测试了试样在乙醇汽油稀释机油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Cu_(56)Zr_(44))_(1-x)Y_x试样为完全非晶结构。随着Y含量从1at%增至9at%,(Cu_(56)Zr_(44))_(1-x)Y_x非晶试样的ΔT_x和T_(rg)分别从61K降至51K和从0.670降至0.658,但高于Cu_(56)Zr_(44)非晶试样的49K和0.644,即Y掺杂有效地增强了Cu_(56)Zr_(44)-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glassformingability,GFA)和热稳定性。随着Y含量从1at%增至9at%,(Cu_(56)Zr_(44))_(1-x)Y_x非晶试样纳米硬度从8.83 GPa降至7.33 GPa (但仍高于Cu_(56)Zr_(44)的6.82 GPa),在10和20 N 2种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之增加(但仍低于Cu_(56)Zr_(44)),即Y掺杂明显地提升了Cu_(56)Zr_(44)-基合金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且掺杂1at%Y的试样具有最强的GFA和热稳定性,同时展现出最优的减摩抗磨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Cu_(56)Zr_(44))_(1-x)Y_x非晶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ZL109铝合金,2种载荷下磨损率最高降幅分别高达98.62%和97.79%,即(Cu_(56)Zr_(44))_(1-x)Y_x非晶合金在乙醇汽油稀释机油下比ZL109铝合金展现出更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这也为生物质燃油新能源汽车活塞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相同规格烟丝在不同加香设备下的加香均匀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均匀和不均匀加香两组样品,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方法建立卷烟烟丝挥发和半挥发性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并基于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获得的二维PCA得分图,计算同一组样品在PCA得分图上的椭圆面积,来评价卷烟工艺的加香均匀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区分出加香均匀和不均匀的两组样品,并且通过椭球面积来量化出加香均匀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肾癌细胞ACHN经不同浓度茶皂素(TS)组处理后,对细胞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肾癌细胞ACHN为研究对象,在二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细胞活性测定后,将细胞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中,分别用0、10、20、30 mg/L浓度的茶皂素处理细胞24 h。对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DAPI染色法(DAPI)观察不同茶皂素处理浓度时肾癌细胞的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情况下细胞的迁移状况,蛋白免疫印迹法对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如Bax、Bcl-2、核转录因子-кB(NF-кB P53)、Caspase-9等与对细胞迁移有影响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进行印迹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茶皂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肾癌细胞ACHN凋亡程度逐渐增大,对其迁移能力的抑制逐渐增加,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的Bax、P53、Caspase-9等蛋白的表达与无茶皂素处理组相比有增加趋势,而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的蛋白Bcl-2表达则呈降低的趋势,促进细胞迁移的MMP-2蛋白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茶皂素在肾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HS-SPME-GC-MS/O),对不同厂家的4组纸张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据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和嗅觉阈值,准确定位了异味成分,并确定了相关化合物对纸张整体异味的贡献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热图和相关性计算等多种计量手段,对组间、组内纸张样品整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与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可以为纸张生产及相关环节的挥发性成分管控提供反馈,同时对减少异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支卷烟烟丝分布表征方法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表征和控制烟支中烟丝的分布状态,首先基于烟支密度对烟支进行合理分段,提出了烟丝分布状态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能够描述烟丝分布状态的表征方法;其次以烟丝分布状态特征值和卷制空头率作为响应指标,通过均匀试验,确定三深三浅型平准器深槽和浅槽的最优参数组合,并得到最优平准器参数下的烟丝分布状态特征值;最后利用建立的烟丝分布状态表征方法确定了A牌号卷烟烟支最优烟丝分布状态特征值。结果表明:①烟丝分布状态可用分段密度差值与烟丝总密度均值间的比值来表征,取值越小表明烟支内烟丝分布越均匀、分布状态越好。②最优状态下的平准器参数为:深槽宽度24 mm、深槽深度2.4 mm和浅槽宽度20 mm、浅槽深度1.8 mm。③A牌号卷烟烟支最优的烟丝分布状态特征值为0.136,特征值大于0.136时,空头剔除率呈降低趋势,抽吸顺畅性降低、特征值小于0.136时,空头剔除率呈上升趋势,抽吸顺畅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更客观地评价烟气对人体感官的影响,建立了模拟主流烟气暴露的仿生吸收装置,并以6种酚类物质和烟碱为对象与人实际抽吸卷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对比,比较了烟气仿生吸收液与剑桥滤片对主流烟气中酚类及烟碱的捕集情况及与抽吸舒适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通过该装置测定的主流烟气中烟碱及5种酚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与志愿者口腔唾液中残留量的t检验结果显示,在95%置信概率下,两种方式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②测定了8个市售卷烟样品,以酚类化合物为例,相比于剑桥滤片,仿生吸收装置中烟气仿生吸收液内酚类化合物的量仅为剑桥滤片中的0.03%~23.75%,且与人体感官生理反应的相关性更高。因此,该装置能更客观地用于烟气暴露下成分的检测表征,可为卷烟产品烟气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食品减糖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但非营养性甜味剂会带来不受欢迎的苦味或金属味及安全风险。研究表明,在某些食物中加入香气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对食品的甜味感知,即利用香气增甜作用达到食品减糖效果。从气味物质种类、甜味剂浓度2个方面总结了对香气增甜作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从正鼻途径和后鼻途径的嗅觉感受机制、脑神经及味觉感受机制、心理感受机制3个方面阐述了香气增甜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分子模拟在分析甜味剂与味觉受体结合、释放过程的应用;归纳了评价香气增甜作用大小的感官分析方法,并比较描述性感官分析法、时间强度法和感觉时间支配分析法3种感官分析方法的差异性;对香气增甜作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汇总;对香气增甜研究方向以及分析气味增强味觉作用机制的方法提出展望,以期为香气减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