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6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05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75篇
轻工业   115篇
水利工程   47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8):26055-26062
Indo-Pacific glass beads are produced by the drawn technique, which originates from South Asia,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unique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Indo-Pacific beads with Sassanian glass compositions are excavated in Asia and Africa after the 3rd c. CE, and their production sites in South/Southeast Asia or in the Sassanian region remain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15 drawn glass beads with various colours from Astana necropolis (ca. the 4th-8th c. CE)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aman spectroscopy and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orig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Astana glass beads share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ith the glassware from Veh Arda?īr, a famous Sasanian site. Furthermore, Sasanian glass compositions predominate in Indo-Pacific beads in Xinjiang during the 4th-8th c. CE, while popular glass recipes in contemporary South/Southeast Asia are infrequently found; thu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drawn method should have been mastered by Sasanian craftsmen. Moreover, the cobalt materials in Sasanian glass were imported from further western regions and changed over time. The popular Sasanian glass across central Eurasia reflects the trade monopoly of Sasanian in West and Central Asia, and the land glass bead trade is distinct from the contemporary maritime trade in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在分析张宇等及钱忠平等提出的高频噪声判别准则基础上,利用夏洪瑞等根据在窄档等频距小波分频之后识别、压制高频噪声的思路,提出在时频域将代表地震道主要能量的几个频带的平均振幅绝对值作为正常子波的平均振幅绝对值,以此来识别和压制高频噪声的异常振幅。实际处理结果表明,此法不仅可以压制高频谐振及高频突发噪声,而且可以保护弱地震反射信号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为了避免因地表障碍物使地震反射剖面出现间断现象,需要改变观测系统设计,跨越障碍物(江河、城镇等),以保证反射同相轴能连续追踪对比。在以往地震勘探中,有时因过障碍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不但增加勘探费用,而且影响采集质量。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和参数,才能保证地震测线顺利通过障碍物,得到较好的障碍物下方的地震资料并降低勘探成本。为此本文在调查和研究大量野外实际的过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成三大类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图解法,推导出主要模式的跨越宽度、最小炮检距及最大炮检距等参数公式。采用这套过障碍观测模式不仅可以得到和障碍区两侧等质量的地震资料,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DeviceNet的特点以及AB变频器接入DeviceNet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并提出在DeviceNet环境下对变频器进行实时监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空管运行管理系统是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研究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将三维空间遥感数据、民航各专业数据、管理信息、业务流程等多业务平台、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提供直观的操作控制界面,实现民航空管运行集中监控、运行保障、特殊事件及影响分析、突发事件处理及预案生成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用于输电线路风险评估的云模型中量化等级依靠人为主观划分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云模型和Eclat算法的输电线路极端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灾害特征信息选取灾害特征因子和典型极端灾害技术要素;通过FCM算法获取一维数据聚类中心,将聚类中心与传统主观云模型数字特征进行结合得到改进后的组合标准云;考虑灾害造成的停运时间、输电线路抗灾能力以及灾害风险的累积效应对数据进行动态修正后,在标准云中进行量化等级划分;最后,应用Eclat算法挖掘量化后的灾害特征因子与风险技术要素间的关联规则,得到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实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正确率得到提高,获取到的关联规则能够对线路灾害风险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8.
针对配电变压器台区容量配置不合理、重过载现象频繁发生等带来的小样本精确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电变压器重过载预警方法。首先建立满足大数据样本学习要求的扩充样本池;采集配电变压器负荷数据、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气象数据等,选取造成重过载的输入特征变量,聚合形成精选的特征数据样本;进而构建重过载预警深度信念网络学习模型,通过分析重过载配变发展态势,短、中期预测预警,选取年负荷曲线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形成重过载预警清单,实现配电变压器安全隐患的预判。可解决配电变压器采样系统投运时间短训练样本数据不充足问题,实现对重过载配电变压器的风险防范和容量的优化调整。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旱灾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相同致灾强度下,灾情会随灾害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因此,研究农业旱灾脆弱性对安徽省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影响旱灾脆弱性的因素和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选择了旱灾面积比、森林覆盖率、农村人均收入等9个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各市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旱灾脆弱性区划。结果表明,除合肥市、阜阳市、池州市、宿州市和黄山市5个市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旱灾脆弱度外,安徽省总体上农业旱灾脆弱性较弱,有较强的抗旱承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木马恶意软件的电子数据勘查与取证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马等恶意软件已经成为网络违法犯罪分子经常利用的作案工具。勘查木马恶意软件可以掌握木马行为、传播机理和信息窃取途径,进而为涉网案件侦办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情报线索。文章简要分析了木马的功能特点、工作机理和关键技术,针对木马恶意软件的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实际,研究探讨了木马勘查取证的基本流程、常用工具与方法,并用实例讲述了木马勘查分析技术在涉网案件侦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