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采用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蔗糖酶、果聚糖酶活力的方法。以蔗糖为底物,先加入蔗糖酶酶解并以硼氢化钠还原酶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得到甘露醇和山梨醇,再将蔗糖酶高温失活后加入果聚糖酶,得到含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和果糖四种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以水-氢氧化钠溶液-乙酸钠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条件下经CarboPaCTM PA1 250 mm×2 mm分离以测定四种化合物的含量。最后以甘露醇和山梨醇总量计算蔗糖酶活力,以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计算果聚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和果糖四种化合物在20 min内完成测定,且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5以上,分离度均在1.0以上;果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可以采用蔗糖为底物;加入1.2 mL 10 mg/mL的硼氢化钠溶液并60 ℃水浴30 min后,葡萄糖和果糖能够分别完全转化为甘露醇和山梨醇;本方法测定的蔗糖酶活力、果聚糖酶活力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的蔗糖酶活力、果聚糖酶活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测定的蔗糖酶活力、果聚糖酶活力含量结果的RSD分别为2.0%和1.7%,精密度好,且本方法不涉及传统方法所用的有毒有害试剂。因此,所建方法可以同时用于测定蔗糖酶和果聚糖酶的活力,同时也为其它酶活力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品标准是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但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监管需求符合性不佳、匹配度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尚处于逐步建设和改进完善阶段。针对食品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本文主要分析研究食品标准体系与监管实际的符合性和匹配度,梳理分析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符合情况。建议从标准跟踪评价、简化优化标准制修订流程、整合食品分类标准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白酒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质量安全是白酒产业的基石,关系着行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白酒的质量安全风险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该文全面分析了白酒在生产、存储、经营和消费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产生原因将其归类为内源性风险、外源性风险和品质风险,并结合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风险的防控措施建议。通过总结白酒中食品安全风险的研究以及提出防控措施的建议,旨在为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提升白酒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豆芽中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双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达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和沙拉沙星10种喹诺酮类药物的适用性。方法 取豆芽样品2 g,经5 mL提取液提取、过滤、2倍稀释后,加入至金标微孔孵育,后与试纸条反应。通过比较检测线(T线)与控制线(C线)的颜色深浅判读结果;考察与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甲硝唑、尿素、氯吡脲交叉反应;通过真实阳性样品和加标样品考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方法检出限可达到5 μg/kg;常规检出水平条件下,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甲硝唑、尿素以及氯吡脲等与喹诺酮类药物不发生交叉反应;真实阳性样品和多水平加标样品证实方法可靠。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对试剂、耗材、人员等要求不高,易于判读,结果准确可靠,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可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左旋肉碱和右旋肉碱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探讨其关键点。方法 样品中的肉碱经稀盐酸提取,碱皂化,乙腈沉淀蛋白,固相萃取柱净化和衍生后,采用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左旋肉碱和右旋肉碱在0.2~10μ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和0.999 4;该方法在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14%~96.9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6和2 mg/100 g。本方法中碱的用量、固相萃取柱及净化操作、衍生剂溶剂、衍生反应过程为关键点。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便于批量处理,能够满足左旋肉碱和右旋肉碱分离和含量测定的需求,且左旋肉碱的含量测定结果与酶分光光度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5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基质效应及其补偿措施。方法 以鱼肉、猪肉和鸡肉作为典型基质,采用提取后加入法和动态多反应监测方式评价基质效应。结果 在三种基质中,60%以上化合物受到中等及强的基质效应,恩诺沙星、培氟沙星和达氟沙星受到强的基质增强效应;氟罗沙星受到强的抑制效应。前处理方法、基质种类、化合物种类以及质量浓度是影响喹诺酮类化合物基质效应的主要因素。结论 日常监测过程中,在不改变检测标准前处理的条件下,采取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同位素内标、稀释样品以及改善分离度并结合动态多反应监测方式能有效补偿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基质效应,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