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58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03篇
金属工艺   832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武器工业   99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9篇
冶金工业   89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高温蠕变装置,研究了Mg-6Al-1Nd-1.5Gd合金在150、175、200℃以及50、70、90 MPa条件下的高温压缩蠕变行为,分析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的蠕变机制。结果表明,Mg-6Al-1Nd-1.5Gd合金的平均应力指数及蠕变激活能分别为4.64和73.87kJ/mol,其主要蠕变机制是由位错攀移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合金的蠕变本构方程为:ε=1.877×10-8σ4.641exp[-73 865/(RT)];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微观组织中的位错密度逐渐增大,出现位错缠结及位错堆积,合金蠕变后的晶粒变得粗大,金属间化合物Al3Nd和Al3Gd在晶界上出现偏聚。  相似文献   
32.
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及通过热锻和线拉变形结合中间热处理制备了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用SEM和TEM等技术对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Cr纤维形成过程、立体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Cr树枝晶发生转动,平行于线轴方向排列;Cr纤维立体形态则为卷边的薄片状。测定了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析表明,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纤维相间距呈Hall—Patch关系。  相似文献   
33.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显微缺陷与相组成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75,自引:11,他引:75  
利用SEM,XRD及盐雾腐蚀等试验手段,研究了MB8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过程中显微缺陷与相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初期,陶瓷层致密,几乎观察不到显微缺陷,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及陶瓷层的增厚,其外侧开始出现孔洞类缺陷,直至90%厚度范围布满相互交错的不规则孔洞;陶瓷层主要由MgO,MgSiO3,MgAl4O4和 非晶相组成,随着厚度的增加,陶瓷层中MgO的比例不断增加,而非晶相含量逐渐减少;短时间微弧氧化处理有利于制取艰非晶相为主的致密无缺陷的耐蚀陶瓷层。  相似文献   
34.
雷阿利  唐文浩 《铸造技术》2007,28(7):965-967
采用棒材等离子喷涂法制备Fe72Cr8P13C7非晶态合金涂层,分析了涂层的组织,测定了晶化温度、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截面形貌,能谱分析涂层正面和截面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均匀,Cr、P在涂层中片状结构表面有富集现象,涂层与基材之间有冶金结合、机械结合的成型特征。  相似文献   
35.
冲击角度对Si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欣  赵西城  吕振林 《铸造》2007,56(5):495-497,500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Si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冲击角度对其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率随冲击角α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60°时最大;Si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相对耐冲蚀性在45°时最大,为Q235钢的3.82倍。随着冲击角度的变化,切削作用和冲击作用对基体的支撑效应和颗粒对基体的阴影效应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6.
针对复合载荷作用下熔合线含裂纹的焊接接头,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其裂端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组配焊接接头的COD断裂参量及其复合角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加载角度和接头强度组配对焊接接头断裂行为及断裂参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合载荷作用下的熔合线含裂纹焊接接头,其裂端应力场同时受到加载角度以及材料非均匀性的影响.当加载角度较小时,复合载荷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相对于接头组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加载角度达到并超过30°时,情况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7.
半固态镁合金中液相的凝固方式及组织形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程健杰  袁森  王武孝  熊爱华  蒋百灵 《铸造》2005,54(5):442-445
采用快速液淬方法分析研究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液相的凝固方式和组织形貌,结果表明:镁合金半固态液相的凝固方式与冷却速度所决定的过冷度有重要关系.在液淬快冷的条件下,液相先析出α相,部分依附于初生固相晶粒结晶生长,部分在液相中独立形核生长.较大的过冷度使α相长成"毛刺状"或树枝晶状.共晶凝固按离异生长和共生生长两种方式进行,离异生长形成粗大的晶界β相,共生生长形成层片状组织.初生固相晶粒中形成的小液池,其凝固方式和结晶组织与晶间液相基本相同,但由于液相量少,共晶凝固主要以离异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8.
《铸造技术》2019,(7):748-751
为了增加高压输电线表面的润湿性,降低电晕放电引起的可听噪声,对喷砂处理后的高压输电线表面先进行碱性预镀,再进行酸性化学镀Ni-P处理,得到表面粗糙、厚度为0.1 mm的化学镀Ni-P涂层。结果表明,化学镀层的硬度为1 100 HV,表面润湿角为23.5°。高硬度、高粗糙度的化学镀Ni-P涂层提高了高压输电线表面对液体的表面张力,使高压输电线表面的润湿性增大,不容易产生水珠,降低了电晕放电引起的可听噪音。  相似文献   
39.
焊接接头断裂准则工程化应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单参数J积分反映焊接接头断裂场的困难,作者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焊接接头裂端场的J~Q双参数准则。为了更加适合于工程实际应用,对双参数准则中的各参量进行了工程简化,通过有限元计算表明,新的简化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焊接接头裂端场的实质,并为焊接接头的安全性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研究快速凝固Cu-xSn(x=7%,13.5%,质量分数)合金的相结构、组织形态和枝晶生长特性,将金属熔体热传导方程与Navier-Stokes方程相耦合,从理论上计算液态合金的冷却速率。结果表明:在急冷快速凝固条件下,Cu-7%Sn合金形成过饱和的单相α-Cu固溶体组织:Cu-13.5%Sn合金形成以亚稳的Cu137Sn相为主相、α-Cu为第二相的快速凝固组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溶质截留效应增强,合金相结构由复相向单相转变;沿垂直于辊面方向上合金的组织形态依次为近辊面细小等轴晶、中部柱状晶及自由面粗大等轴晶:增大冷却速率,晶体形态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在急冷快速凝固过程中,α-Cu和Cu137Sn相均以枝晶方式生长;随温度梯度的增大,晶体生长速率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