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11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目的建立酸性橙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方法将重氮化后的2-氨基-5-磺基苯甲酸与2-萘酚经偶氮反应合成带羧基基团酸性橙Ⅱ,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酸性橙Ⅱ人工抗原。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合成的酸性橙Ⅱ半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蛋白质电泳法鉴定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并计算偶联比。结果通过偶氮反应及碳二亚胺法最终得到纯化后的酸性橙Ⅱ半抗原约47 mg,核磁结果显示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经SDS-PAGE、N-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均显示酸性橙Ⅱ人工抗原蛋白分子质量大于BSA,所带负电荷大于BSA,且合成后的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具有吸收峰叠加效应,均表明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偶联比为20.9:1。结论此方法能够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和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酸性橙Ⅱ抗体和建立酸性橙Ⅱ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苹果法的欧姆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苹果汁的欧姆加热规律及其对果汁品质的影响,考察了温度(T)和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对电导率σ的影响,以及电场强度(E)、可溶性固形物(SS)和加热体积(液高 h)对加热速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欧姆加热对果汁糖度、pH、透光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汁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随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苹果汁的电导率和加热速率都是先增大然后减小,在26°Bx左右时最大.苹果汁的加热速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相同电场强度下,液高对加热速率没有影响.并且,欧姆加热对果汁品质影响很小,因此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3.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茎秆或根块中。不仅价廉易得,而且无毒易降解,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我国淀粉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天然淀粉的种种不良特性,使得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催生了对淀粉衍生物的研究。变性淀粉可广泛应用于造纸、食品工业中,本文介绍了变性淀粉在造纸、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变性淀粉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64.
党娅  刘水英 《食品工业》2015,(1):148-152
以新鲜紫甘蓝为原料,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值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紫甘蓝花青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大小顺序为:D(时间)A(温度)B(乙醇体积分数)C(液固比值);紫甘蓝花青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3.4 h,乙醇体积分数58%,液固比值10 m L/g。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花青苷的平均得率:109.873 mg/g,RSD5%,与理论值(110.243 mg/g)的相对误差为0.34%。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茶叶中粗多糖的提取率。方法以汉中红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法提取粗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酶添加量,提取温度,p H值和料液比等工艺参数。结果影响粗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B)复合酶添加量(A)p H值(C)料液比(D),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2:1)添加量0.8%,提取温度50℃,p H值4.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粗多糖的平均得率为5.97%,是水提法的2.61倍。结论该研究优化的工艺参数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温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黑米中花青苷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黑米(黑帅)经石油醚索氏提取和6%甲酸水溶液回流提取,用UPLC-MS/MS,ACQUITY UPLC BEH C18(2.1×50mm,1.7μm)色谱柱,以6%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ESI)正离子模式下,用MRM模式监测。【结果】在黑米中检测出矢车菊素类、芍药素类、天竺葵素类和锦葵素类这四类共13种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的矢车菊素-3-槐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芍药素-3,5-双葡萄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芍药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和锦葵素类-3-半乳糖苷8种花青苷在黑米花青苷类物质研究中未见报道。【结论】建立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定性研究黑米中花青苷类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选择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cobacillus rhamnosus)GG为阳性对照菌株,研究了本实验室保藏的7株乳酸菌的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能力、抗氧化能力及其基本的益生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做总体评价,以期获得具有潜在降糖作用的益生菌。研究发现干酪乳杆菌(L.casei)CCFM0412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29.61%)及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如:完整细胞对DPPH的清除率为22.56%,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6.77%,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GG(P0.05);细胞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最高抑制率为25.35%。主成分分析表明干酪乳杆菌CCFM0412的综合能力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GG最接近,具有潜在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68.
李睿  刘欣  刘彩芬 《西部皮革》2014,(16):18-22
以白花蛇舌草为原料,选取乙酸乙酯为提取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白花蛇舌草中的豆甾醇。以豆甾醇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白花蛇舌草中豆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500 W,液料比9 mL/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豆甾醇的提取率可达到为21.18%。  相似文献   
69.
以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其中植物甾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50℃、微波时间1 min、微波功率200 W,料液比1:12。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植物甾醇提取量最高,可达到2.265 mg/g。以正交优化工艺条件下的菜籽油中粗甾醇提取物为原料,通过研究其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来确定它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菜籽油粗甾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0.
《粮食与油脂》2015,(10):10-12
该文介绍了地沟油鉴别方法及准确性。地沟油原料来源复杂,在可控成本的精炼过程中,许多有害成分或外源成分难以除去,必然残留在地沟油中,使地沟油的感官性状、物理性状,组成成分与合格原料生产油脂有很大的区别。采用合格原料性油脂与地沟油的组分比较和油脂中基因检测是鉴别地沟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