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0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5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肝损伤小鼠考察复合醋提物(MVE)对老年小鼠炎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VE组、LPS组、LPS+MVE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肝组织中白介...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 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 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3 种微生态制剂,共6 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 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表达水平,最后联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序列属 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约占总序列数的94.37%。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摄入,受 试人群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Blautia、Lachnospira以及瘤胃菌 科(Ruminococcaceae)中的Faecalibacterium、Oscillospir等与产SCFAs相关的菌属都明显地增长,其中Blautia和 Faecalibacterium与SCF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中相应菌群的增长与减少都与微生态制剂的成 分相关,在3 组受试人群中,服用Sta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乙酸与丁酸含量也在2 周左右有所增加,并伴随产 SCFAs的菌属快速且大量增长;PP组肠道中只有乙酸含量有所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产SCFAs 的菌属增长较明显;服用PPrs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且便秘和腹泻人群在停止服用后,其SCFAs的含量 接近于健康人群,常见的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arabacteroides等外源性益生菌均明显增长,可能性致病 菌相对丰度降低,表明服用PPr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更大。此外,根据肠型的分析,Bacteroides和 Prevotella在饮食的共同驱动下会调整并改变肠型,而仅通过所选择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在驱动肠型改变方面不 显著。综上所述,肠道疾病状态的人群服用微生态制剂后,肠道菌群结构向正常人群的状态调整,菌群多样性和 SCFAs表达水平提高,表现出持续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以此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态。 经扩增子测序分析获得初步结论为:微生态制剂有改变腹泻、便秘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功效,并且PPrs要比单 一的Sta或PP调整肠道菌群的能力更突出。  相似文献   
43.
44.
为评价原料及加工工艺对包馅鱼肉卷中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分别测定包馅鱼肉卷馅和皮加工过程中9 种挥发性N-亚硝胺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以及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nitrogen,TVB-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加工后鱼肉卷馅和皮中的TVB-N含量均下降,TBARs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上升;鱼肉卷馅的各种原料中含有不等量的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0~27.51 μg/kg)、N-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0~3.39 μg/kg)、N-甲基乙基亚硝胺(N-nitrosoethylmethylamine,NMEA)(0.11~4.33 μg/kg)以及N-亚硝基二苯胺(N-nitrosodiphenylamine,NDPheA)(0~0.82 μg/kg);在鱼肉卷皮原料中检出了NDEA(0~12.56 μg/kg)、NMEA(0.08~15.26 μg/kg)以及N-亚硝基哌啶(N-nitrosopiperidine,NPIP)(0~8.13 μg/kg);馅中NDMA、NMEA、NDEA及皮中NDMA、NMEA主要在盐擂期间形成,并在加工后期逐渐下降;NDPheA及NPIP含量在馅和皮的加工过程中始终低于检出限;鱼肉卷成品馅料中NDMA含量为(1.9±0.2) μg/kg,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而皮中未检出NDMA。  相似文献   
45.
为了明确晚熟桃采后褐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以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以晚熟桃品种"映霜红"为试材,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18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褐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进一步选用四种拮抗菌对晚熟桃褐腐病进行预防处理,研究其对晚熟桃褐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晚熟桃上分离的褐腐病病原菌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Ascomycota),柔膜菌目(Helotiales),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核盘菌属(Sclerotinia),该病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100%。四种芽孢杆菌B001、B1、HB-2、B579对褐腐病病斑扩展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中,B001、B579提前1 d和2 d预防效果显著好于0 d预防效果(p<0.05);B1、HB-2提前1 d预防处理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四种拮抗菌还能够抑制晚熟桃贮藏过程中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和硬度下降。芽孢杆菌在晚熟桃采后褐腐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红光对紫色红曲霉M9生长及色素和桔霉素产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六种红曲色素,包括两种红色素:红斑红曲胺(rubropunctamine,RUM)和红曲玉红胺(monascorubramine,MOM);两种黄色素:红曲素(monascin,MS)和红曲黄素(ankaflavin,AK);两种橙色素:红斑红曲素(rubropunctatin,RUN)和红曲玉红素(monascorubrin,MON)以及桔霉素的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持续红光照射促进了紫色红曲霉M9菌丝生长、色素合成积累以及孢子形成,尤其对于闭囊壳的产生有更显著促进作用。5种不同的红光照射条件促进了RUM、MOM、MS和AK的产生,抑制了RUN、MON和桔霉素的产生。在光照强度300 lux,光照时间30 min/d,光照节律12 h的最佳光照条件下,RUM、MOM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3.8%和75.2%;MS和AK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2.2%和59.4%;RUN和MON的产量分别降低了42.6%和54.5%;桔霉素的产量降低了42.5%。  相似文献   
47.
采取不同的高静水压条件(处理压强、施压温度、保压时间)处理产犊后48 h内的牛初乳,研究高静水压处理牛初乳对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活性的影响。将牛初乳离心去除酪蛋白、乳脂肪等,取上清液进行高静水压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静水压处理后的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与亲和色谱柱发生特异性吸附的能力下降,IgG检出质量浓度降低;经SDS-PAGE检测和凝胶电泳成像仪扫描处理,不同处理条件下IgG的轻链和重链的质量变化不显著。因此,当牛初乳在200 MPa、30 ℃和20 min的高静水压处理条件下,IgG的活性最好,检出质量浓度为16.843 9 mg/mL。  相似文献   
48.
抗冻蛋白通过不可逆附着于冰特定表面来有效抑制冰晶生长和重结晶,具有很强的抗冻活性。本文选取若干代表性鱼类抗冻蛋白为例,阐述6 类鱼类抗冻蛋白的结构特性(氨基酸残基组成与特定序列、二级结构组成以及蛋白的空间构象等)、稳定蛋白结构的重要因素以及分子中参与冰晶结合的氨基酸残基位点,重点揭示蛋白结构与抗冻活性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将来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为筛选适于鲜食大豆采后贮藏保鲜的自发气调保鲜包装材料,研究微孔膜和不同厚度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包装对鲜食大豆在冷藏(0.0±0.2) ℃期间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微孔膜相比,PE膜包装对鲜食大豆具有更好的自发气调保鲜效果,O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6%~17.5%,CO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4.3%~5.8%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延缓腐烂进程,降低质量损失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保持鲜食大豆的水分和色泽。采用0.03 mm和0.05 mm PE膜包装的鲜食大豆无腐烂保鲜期达50 d,鲜食大豆腐烂率比微孔膜包装降低11%。综合来看,0.03 mm PE膜包装鲜食大豆的保鲜效果最好,适合于鲜食大豆贮藏流通过程中的保鲜。  相似文献   
50.
以牛乳酪蛋白为底物,先经胃蛋白酶水解,再经胰蛋白酶水解,从水解物中分离获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并确定其氨基酸序列。酪蛋白的双酶水解物经超滤和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分离得到3 个组分,收集高ACE活性抑制效果组分Ⅱ和Ⅲ。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水解片段的氨基酸组成,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解片段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获得的短肽片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CE活性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组分Ⅱ包含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共8 种氨基酸,组分Ⅲ包含痕量的丝氨酸和酪氨酸;将组分Ⅱ和Ⅲ经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获得8 个片段,其中,αs2-f(56~57)∶YS、αs2-f(98~107)∶YQKFPQYLQY和κ-f(52~61)∶INNQFLPYPY具有ACE活性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1.89、11.75 μg/mL和421 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