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9石油树脂是石化工业副产物的不饱和C9馏份进行聚合而成的功能性树脂,常温下为玻璃态热塑性固体。文章综述了国内外C9石油树脂在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油墨、油漆、油田化学品以及各种化工助剂领域的应用进展,旨在为综合利用C9石油树脂、提高其附加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稳定的检测食品中含五元杂环磺胺类药物的方法。利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能量供体,金纳米颗粒作为能量受体,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通过荧光量的恢复量来定量游离抗原以达到快速检测含五元杂环磺胺类药物。结果表明,与抗体相偶联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和包被抗原的金纳米颗粒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荧光的恢复量与磺胺类抗原浓度(范围在0.08~100ng/mL)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71,可以检测到磺胺类药物的最低检出限为0.08 ng/mL。同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牛奶中,能够识别出含五元杂环磺胺类的药物,且操作简单、特异性好。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含五元杂环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可为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以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单宁酸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Tannic acid loaded zein nanoparticles,TZP),将TZP分散液按1:2体积比分散至pH 4.0的多糖溶液,研究带有不同表面电荷数的阴离子多糖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阿拉伯胶(gum Arabic,GA)、高酯果胶(High methoxy pectin,HMP)、低酯果胶(lowmethoxy pectin,LMP)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多糖使得颗粒表面电荷降低,导致纳米颗粒沉淀,其中PGA、GA、HMP稳定颗粒所需的最低浓度为0.055%(m/V),而LMP所需的最低浓度为0.022%(m/V)。TZP/多糖复合纳米颗粒随pH和NaCl稳定性的变化是由阴离子多糖的ζ-电位导致,电位较低的GA在pH 2.0、6.0、6.5及低浓度NaCl浓度时均会导致纳米颗粒沉淀,而电位最强的LMP在pH 2.0~8.0范围内均能够稳定纳米颗粒,在氯化钠浓度为30 mmol/L时颗粒发生沉淀。经冷冻干燥,TZP/LMP纳米颗粒得率可达95.10%,此时单宁酸负载率为88.97%,单宁酸含量为5.39%。该研究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低酯果胶纳米颗粒可用于亲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与输送,可望用于保健食品及医药行业。  相似文献   
125.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研究以酱油渣为原料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并采用吸附树脂AB-8对大豆异黄酮粗提液进行纯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可知,料液比对从酱油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效果影响最大,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获得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5(g/mL),异黄酮得率为1.22%,经吸附树脂纯化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达到41.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异黄酮产品进行组成分析,发现提取的异黄酮单体组分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6.
本文研究了异维生素C、柠檬酸、六偏磷酸钠对火龙果色素热稳定性的影响及热处理后火龙果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保护火龙果色素在热处理时的色素损失方面作用有限,而六偏磷酸钠能有效的抑制热处理造成的色素损失。pH 3~6时,β-花青素(Betacyanins)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比较稳定,而pH 2时下降。90℃热处理10 min使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下降50%以上,且pH越低,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越弱。β-花青素的稳定性与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之间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7.
金樱根总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了金樱根的总皂苷,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金樱根总皂苷的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温度4因素对金樱根总皂苷提取含量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金樱根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最优水平为乙醇浓度80%,温度5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2.5h。恰当的提取条件可使金樱根总皂苷的溶出率更高。在相同的提取条件下,金樱根比茎中总皂苷的含量高6.77mg/g。  相似文献   
128.
为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杏鲍菇、松茸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文采取浸提和热回流方式分别提取了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子实体多酚。通过改进的Folin-酚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采用了DPPH和ABTS法测试了三种食用菌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后以MTT法对提取物在UVB所致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提取物总多酚的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回流法对多酚的提取效果较高,该法提取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684±0.02)、(4.781±0.06)、(5.028±0.05)mg/g;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非常强,其IC50分别为(0.534±0.03)和(0.271±0.01)mg/mL;当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剂量达100 μg/mL均可显著(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综上所述,三种食药用菌中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与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呈正相关,而对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