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深圳市雨量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对深圳市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汛期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作趋势分析,并采用有序聚类法对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进行突变检验,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汛期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为增加的趋势,其中降水日数增加显著;年降水量在1963年和2008年均发生了突变,而降水强度突变时间发生在1993年;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周期变化基本一致,存在6a和11a左右的震荡周期,且1990年后两者的周期变化更为明显。深圳市降水趋势的变化与该地区的城市高速发展有关,准确认识深圳市降水趋势对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低影响开发(LID)可以较有效地修复传统的雨洪排泄及输送系统所破坏的水文机制,本文以桐庐县瑶琳嘉苑小区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模型,对该小区城市化后以及加入了植被浅沟之后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雨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通过改变植被浅沟的布设位置与管道出口断面的位置分析比较植被浅沟的效果,对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在低重现期下较为明显,且植被浅沟的减灾效果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降低,当降雨重现期增加到一定值时,植被浅沟则失去了作用;当植被浅沟的布设位置距离管道出口断面较近时,减灾效果较为明显,当植被浅沟距离出口断面较远时,减灾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城市河道枯水期流量小、水位低、水动力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情况,以南京市城南河为例,进行枯水期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研究。通过综合考虑枯水期上下游及干支流水质状况,同时结合补水水量及补水方式(包括间断补水和持续补水)的差异性设置补水方案。论文建立了研究区域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污染物COD、NH3-N、TP削减率及流速分布变化,进而得出不同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补水水量的增长,污染物浓度削减率的增幅先快后慢;间断补水方案优于持续补水方案;生态补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显著,对于水质较好和曲折连绵的河段的改善不明显;生态补水对流速分布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受到河道内建筑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确定补水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地区多尺度水景观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将生态景观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区域多尺度的水景观设计,探索了以水域为载体的景观空间布局和多尺度资源的优化,应用于南京市浦口区水景观设计。该方法解释了水生态、水文化与景观体系的内在关系,耦合多元景观资源,确定以水为载体的景观格局。对多尺度景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出水景观开发方案。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使区域内涉水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得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城市化地区水域景观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