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0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针对传统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在重力坝可靠性分析方面因结构自身性能不确定性及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等影响,其解析过程中收敛性差、精度低且耗时较长等问题,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Kriging模型提出一种基于IPSO-Kriging模型的重力坝可靠性分析方法。借助PSO全局寻优能力强和鲁棒性强等优点,通过对算法本身加以变异操作、惯性权重和高斯加权等诸多方面进行重构(improved PSO,IPSO),依靠IPSO算法的群体搜索能力克服模式搜索法寻得参数θ~*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对初始值较敏感的缺点,确保在任意初始值条件下都能获得极大似然条件下搜索到的最优参数θ~*,进而改善传统PSO收敛速度慢和早熟等问题。通过构建融合IPSO算法IPSO-Kriging数学模型,建立基于IPSO-Kriging模型的重力坝可靠性优化模型。经实例考证所建方法既能合理考量参数变异性,又能在提升精度基础上减少仿真计算次数以实现重力坝工程可靠性的高效计算。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以玛咖为试材,建立了玛咖中活性成分GABA的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产地、色型、谷氨酸、脯氨酸及粗纤维对玛咖GABA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分析仪在反应柱温度58.0℃,反应器温度130℃,LCA K06钠离子型色谱柱(4.6 mm×150 mm,7μm),双检测波长570 nm和440 nm,洗脱泵流速0.45 mL/min,衍生泵流速0.25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1 min,30%A,70%B;1~9 min,100%B;9~12 min,100%D;12~14 min,100%A条件下可实现玛咖中GABA快速检测。玛咖在自然条件下可富集丰富的GABA。色型对玛咖中GABA含量影响不明显,产地对GAB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谷氨酸、粗纤维分别呈极弱负相关和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与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玛咖是高GABA植物资源,产地环境对玛咖中GABA含量影响显著,可选择合适的栽培条件利用玛咖富集GABA。  相似文献   
83.
多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对绒柄牛肝菌产地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5?个产地96?份绒柄牛肝菌样品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多光谱信息融合策略,建立快速、有效鉴别绒柄牛肝菌产地的方法。运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二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减少噪音干扰。选取具有指纹特性的光谱信息进行初级数据融合;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光谱数据中变量在投影方向重要程度大于1的波段,进行中级数据融合。利用优化处理后的单一光谱数据及多光谱融合数据建立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比较两种判别模型对绒柄牛肝菌产地的鉴别效果。结果显示,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初级融合和中级融合数据分别建立PLS-DA模型,对绒柄牛肝菌产地的预测正确率为56.25%、56.25%、62.50%和81.25%;建立SVM判别模型,产地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0.63%、65.63%、87.50%和96.88%,表明中级融合技术对绒柄牛肝菌产地鉴别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技术;并且SVM判别模型对牛肝菌产地区分效果优于PLS-DA模型。采用中级融合技术建立SVM判别模型,能够快速、有效鉴别不同产地绒柄牛肝菌,同时为食品质量监控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普洱茶粉和传统固态发酵工艺所产普洱熟茶中提取茶褐素。应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比色法研究液态发酵茶褐素样品和固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液态发酵样品中的茶褐素、总多酚、总黄酮、总儿茶素和氨基酸显著高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中的总糖、多糖、茶黄素显著低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与固态发酵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居里点热裂解温度下,固态发酵样品与液态发酵样品的裂解产物分别有12?种(380?℃)和9?种共同成分(600?℃),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中,酚类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咖啡因。  相似文献   
85.
为挖掘适用于咖啡果醋发酵的醋酸菌,该研究选用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为原料,采用钙透明圈法、产醋酸定性试验等筛选醋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中筛选出两株优势醋酸菌菌株,分别编号为A9、A10。其中,菌株A9产酸能力较好,产酸量为3.62 g/100 mL。经鉴定,菌株A9为罗旺醋杆菌(Acetobacter lovaniensis),菌株A10为木葡糖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相似文献   
86.
以云南临沧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咖啡干香特征组分,通过查询明确其风味感官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临沧咖啡中共有干香组成85 种,样品间组分含量差异不大;特征干香组分27 种(OAV>1),为临沧咖啡赋予蜂蜜、黑巧克力、奶油、焦糖、烤坚果的底香,同时具有枫糖浆、酸奶酪、热带水果、果酱和花香等风味;临沧咖啡杯测得分整体较高;同时可知杯品质量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本实验结果可为临沧咖啡销售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7.
文章在对历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石油待发现资源量披露报告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文献的研究,证实全球常规石油的待发现资源量的平均值约为7320亿桶。与2000年的评估结果相比较,全球待发现石油资源(除美国)量减少了12.9%,反映出全球石油的后备资源量的减少。所评估的八大区域中,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占总潜在资源量的22.27%,是最具潜力储产量的区域,  相似文献   
88.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桃形叶)共检测和定量了798种代谢物,品种3(云瑰)共检测和定量了802种代谢物,二者之间有202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品种1(桃形叶)较品种3(云瑰)有108种SCMs的丰度显著降低,而有94种显著增加。这些SCMs按照数量的多少通常可以分为黄酮、酚酸类、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有机酸、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和其他类。且差异代谢物在49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包括黄酮及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这些显著差异代谢物可以用于为品种1(桃形叶)与品种3(云瑰)的监控茶叶适制性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不同等级晒青茶对其制备的普洱熟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影响,通过分筛机械把机采机制晒青茶原料分为三个等级,加工得到A、B和C三个不同等级普洱熟茶,应用茶叶感官审评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等级的感官审评最优;PCA分析中A明显区别于其余试样;共筛选出的238个差异代谢物中有12个标志性代谢物,除了D-麦芽糖的相对定量是与等级呈负相关,其余都是与等级呈正相关;四类重点物质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相对总量为A(0.053 mg/g)>B(0.007 mg/g)>C(0.006 mg/g),生物碱为A(0.072 mg/g)>B(0.042 mg/g)>C(0.028 mg/g),黄酮及类黄酮为A(0.516 mg/g)>C(0.221 mg/g)>B(0.245 mg/g),儿茶素及其衍生物为A(1.808 mg/g)>B(0.668 mg/g)>C(0.482 mg/g),都是随等级的降低而减少;苯丙氨酸代谢是所有差异代谢物里相关性较强的通路。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可为机采机制晒青茶在后续普洱熟茶加工中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0.
以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对榆黄菇多糖(PCP)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纯化、测定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再对其体外免疫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榆黄菇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9.81 ℃,提取时间2.40 h,液料比29.91 mL/g,在此条件下,预测得率为18.82%,实际得率为18.60%。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从榆黄菇多糖中分离纯化出3个多糖组分(PCP-1、PCP-2、PCP-3),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多糖成分和分子量,得出PCP-1由半乳糖组成,分子量为 1.90×104 u;PCP-2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4.36:5.64,分子量2.76×104 u;PCP-3由岩藻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0.07:0.11:0.51:7.46:1.85,分子量为4.81×104 u。通过体外试验评估PCP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在25~200 g/mL范围内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性并具有一定增殖作用、显著提高了NO释放量并增强了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当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g/mL时,巨噬细胞RAW264.7 NO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0、11.56、11.76 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榆黄菇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