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对桶装方便面静电封合技术进行建模分析研究。根据桶装方便面防潮包装机工作过程分析静电封合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静电封合技术的电荷积聚数学模型和静电力数学模型,并研究影响静电封合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薄膜纵缝静电封合失效的原因,确定薄膜静电力衰减规律,建立塑料薄膜静电力衰减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高压均质和热处理对SPI(Soy Protein Isolate)进行改性,探究SPI的保水保油性和结构变化,以期提高SPI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高压均质协同热处理SPI改性技术,并研究不同条件的高压均质-热处理方式对SPI保水保油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 在先高压后加热的复合改性方式下获得的SPI保水保油性最好,得到了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均质压力为108 MPa、加热温度为93 ℃、加热时间为22 min。改性后的SPI(Modified-SPI,M-SPI)保水性、保油性分别为4.29 g/g和1.74 mL/g。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高压均质协同热处理显著改变了SPI的结构,与天然态SPI(Nature-SPI,N-SPI)相比,M-SPI的游离巯基、暴露巯基、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均显著增大(P<0.05),分别为8.83,7.42,22.78 μmol/g和1104;微观形貌显示,与N-SPI相比,M-SPI颗粒表面细致光滑、粒径变小且大小均一、分布均匀。结论 SPI经过高压均质和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保水保油性,研究改性后SPI的结构变化可为其保水保油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大量含有机硒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以生物量和藻体内硒富集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和硒添加方式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8d等量(100μL)多次添加100μg/mL Na2SeO3溶液,是最佳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可得到生物量为0.903g/L,单位干藻粉有机硒含量为1413.168μg/g的富硒极大螺旋藻。  相似文献   
4.
借用化妆品微生物挑战的方法对酿造酱制品微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一套风险挑战方法对酿造酱制品进行研究。首先熟知酿造酱产品的属性,进而分析出产品的目标菌,再根据产品情况分析出最大污染程度,然后根据最大污染程度进行接种和相关指标的测定,最后对微生物生长条件和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本文的目标菌为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最大污染程度:酵母104 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6 CFU/g来进行接种,并对豆瓣酱的pH、Aw进行测定,再与未接种的产品进行阴性对照,得出接种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品在最大污染程度条件下,3 d之后,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会自然死亡,产品达到未接种前的状态,产品的pH在整个过程中维持在0.85左右,Aw在整个过程中维持在0.831左右,均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综合实验结果得出,酿造酱产品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高产鲜味肽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优良菌株,从辽宁省7 个不同地区的96 份自然发酵豆酱样品中分离出嗜盐四联球菌疑似菌株83 株,通过提取各菌株DNA、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对比分析,其中47 株菌为嗜盐四联球菌,分别测定47 株菌的产多肽能力、产γ-谷氨酰转肽酶能力、产蛋白酶能力、电子舌风味值分析等指标,结合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筛选得到LY9-1产鲜味肽潜力最佳,通过电子舌结果也证明,LY9-1发酵液鲜味值最高,为15.05±0.02,产蛋白酶活力高达(85.45±0.03)U/mL,产γ-谷氨酰转肽酶能力(44.23±0.03)U/mL,产多肽(17.55±0.13)mg/mL,推测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增鲜潜力,可为进一步研究增鲜机理以及在发酵食品增鲜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凡  陈洪卫  胡靖  郭甲  李沛  李库  熊建 《中国酿造》2023,(6):198-203
为了探究酱香酵母抽提物(YE)的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2种酱油和11种酱香YE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法确定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酱香风味的贡献值以及酱香YE的特征风味物质,并将酱香风味和评分最佳的YE-3应用于酱油酿造中,对比应用前后样品的酱香风味和滋味。结果表明,醇酚类、醛类和其他类的含量与酱香风味呈正相关,酸类和吡嗪类的含量与酱香风味呈负相关;酱香YE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糠醇、5-甲基-2-呋喃甲醇、苯乙醇、愈创木酚、苯甲醛、苯乙醛、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添加酱香YE-3可以提升酱油原油的酱香香气、鲜味、咸味和浓厚味,分别提升了17.5%、34.8%、24.8%和36.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