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6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6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51.
壳聚糖与凹凸棒土对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洪忠  于文涛 《化学世界》2005,46(8):468-470,507
研究了壳聚糖的提取、天然凹凸棒土的改性方法以及壳聚糖和改性凹凸棒土对Cu^2+、Pb^2+、Cd^2+、Zn^2+等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和改性凹凸棒土的混合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152.
以模型二肽Z—Phe—Leu—OMe的合成为对象讨论了高固液比条件下酶催化体系的性质。研究了固液比高低对二肽产率的影响,测定了高固液比条件下随着反应进行体系pH的变化,尝试提出该类体系pH变化的机理,并采用KHCO3和CaCO3调节该体系的pH来提高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3.
L-苯丙氨酸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对以酶法生产并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的L-苯丙氨酸(L-phe)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4.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生产初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泡菜汁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出3株产酸量较高、生长良好的菌株。从该菌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判定结果A8、B2为弯曲乳杆菌,B4为植物乳杆菌。以其为纯培养发酵剂制备萝卜泡菜,质量优于自然发酵产品。  相似文献   
155.
盐水鸭生产中老卤成分及风味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盐水鸭加工的老卤中微生物、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老卤中不含有微生物,而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食盐等成分,以及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56.
稀酸水解玉米皮制备丁二酸发酵糖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稀酸水解玉米皮制备丁二酸发酵糖液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及优化调整得到稀酸水解玉米皮的优化工艺条件:水解温度110℃、加酸量1%、粒径20~40目、反应时间90min,总糖收率90.37%,总糖浓度85g/L。其糖液经活性炭脱色,脱色率达92.27%,脱色的总糖损失率低于5%,糠醛含量仅为0.236g/L。经厌氧发酵实验初步验证,玉米皮水解液可替代葡萄糖作为丁二酸发酵的碳源。  相似文献   
157.
生物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麦芽酮糖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抗龋齿性甜味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从生物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固定化生产工艺以及产物的分析及分离提取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选育高产菌株、优化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酶进行改造是提高原料转化率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8.
阐述了液态发酵高酸度醋在食品工业、医药研发、家庭清洁消毒、农业增效、除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了国内外酿醋工艺的差异和国内液态深层酿醋工艺和设备的缺陷,提出了通过企业和院校协作、共同创新,改进国内液态深层酿醋工艺和设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9.
乳酸菌发酵剂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aCl0.25%、MgSO40.1%,接种量4%,进一步探索了半连续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结合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使乳酸菌的液体发酵活菌密度至1.1×1012CFU/mL。  相似文献   
160.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PB),对影响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11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主要因子为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这3个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丁二酸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3因子的最优用量:葡萄糖107g/L,酵母膏16 g/L,玉米浆12 g/L,在优化条件下培养48 h,丁二酸的产量由原始培养条件下的62g/L增到84 g/L,收率从62%提高到78.5%,生产强度达1.75 g/(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