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9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3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CD)技术研究了异细交链孢菌酮酸单克隆抗体(Mc Ab)与其半抗原(Ite AH)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用ELISA方法对荧光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ITe AH对Mc Ab有荧光猝灭作用,淬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且遵循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在298、310、318 K 3个温度下,ITe AH与Mc Ab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6、1.6×106、1.4×106 L/mo L,结合位点数n≈1,结合距离r为3.35 nm,经ELISA测得的结合常数与荧光分析的结果较一致。由结合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可知,两者之间以静电引力为主要作用力,不同p H下,由ELISA结果可推测其影响了ITe AH与抗体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ITe AH的加入并未使抗体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两者的结合位点更倾向于酪氨酸残基,圆二色谱分析发现ITe AH与Mc Ab相互作用后,抗体的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一种在保健食品中检测西地那非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c ELISA)。经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浓度为100ng/m L,酶标抗体稀释倍数为70倍,标准品稀释液为p H=9,0.01mol/L PBST溶液,抗体竞争反应50min。本方法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47ng/m L,线性范围(IC20~IC80)为0.12~17.65ng/m L,检测限IC15为0.0845ng/m 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保健食品补肾糖浆的添加回收率在86.0%~111.0%之间,满足实际样品的快速筛检需求。  相似文献   
33.
以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为靶标,筛选对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菌株,分析其益生特性。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生物发光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0株乳酸菌淬灭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效果,并分析其自聚性、共聚性、疏水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抗菌谱。结果表明,10株乳酸菌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乳酸菌抑制副溶血弧菌AI-2活性与抑制生物被膜形成具有相关性,其中菌株A10对副溶血弧菌AI-2和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82.92%和87.70%,对副溶血弧菌AI-2活性有促进作用的菌株B11、L18基本对生物被膜形成没有抑制作用;菌株MS1的自聚率和疏水率均达到80%以上,成膜能力强,且其淬灭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69.54%和77.32%,抗菌作用强。本研究为乳酸菌源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对乳酸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4.
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农药残留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纳米材料增敏的荧光免疫传感器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荧光免疫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种类荧光纳米探针建立的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酶基荧光免疫探针、荧光纳米材料免疫探针、纳米酶基免疫探针和纳米支架型免疫探针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展望荧光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荧光纳米探针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α-鹅膏毒肽是毒蕈中分布广、 含量高且毒性极强的蘑菇毒素, 性质十分稳定, 一般的加热烹饪方式难以使之失活, 误食含有该毒肽的毒蕈可引发中毒效应, 具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严重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其发病迅速且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解毒, 对食品安全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设备不便携、成本昂贵、检测速度慢等弊端, 因此, 通过了解α-鹅膏毒肽的致毒机制和建立准确、高效、便捷的检测技术可及时检出α-鹅膏毒肽,从而有效防范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本文简要综述了α-鹅膏毒肽的中毒症状、 中毒机制、 现有的解毒方式, 着重阐述了α-鹅膏毒肽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治疗鹅膏毒蕈中毒和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36.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制备苯甲酸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颗粒直径为17nm的胶体金,将苯甲酸金标抗体喷涂在玻璃纤维垫上制成胶体金结合垫,将包被抗原和二抗羊抗兔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进行灵敏度测试.结果显示,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限为100μg/L,可在5~7min内完成测试,与苯酚、甲苯、苯乙酸、苯丙氨酸等药物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完全一致.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筛选工作,具有广泛的商业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盐酸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尿等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CL)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胶体金,将其标记抗CL单克隆抗体,制备了金标抗体;以CL-人血清白蛋白(HSA)为包被抗原、羊抗鼠IgG为质控线二抗,制成胶体金试纸。优化了胶体金颗粒粒径、标记抗体用量和pH值等各项参数,最终确定胶体金粒径为15 nm、每毫升胶体金溶液中添加20 ?g抗体、胶体金溶液pH值为7.4、金标抗体稀释液为添加0.1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金标抗体喷涂量为50 ?L/cm2、CL-HSA和羊抗鼠IgG的包被浓度分别0.5 mg/mL和2 mg/mL。研制的CL胶体金试纸检测限为3 ng/mL,与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六种?-兴奋剂类药物无交叉反应。对42份猪尿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市售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100 %。试纸无需仪器辅助,操作简便,可在5 min内完成,适用于对CL残留进行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原核表达抗克伦特罗重组单链抗体,对表达的包涵体蛋白进行提取和纯化,并鏊定重组抗体特性.方法:通过温度诱导大肠杆菌表达抗克伦特罗单链抗体,超声破碎菌体细胞,采用不同洗涤溶液提取包涵体.以不同变性剂溶解包涵体,Ni-NTA亲和柱纯化后,经脉冲稀释法将其复性.超滤及透析浓缩蛋白复性液,经Ni-NTA亲和柱二次纯化,得到纯化重组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目的蛋白纯度,采用Western bloning和间接竞争EUSA对所制备的抗克伦特罗重组单链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重组单链抗体,产率最高,占菌体蛋白的31%.以1 mol/L尿素洗涤包涵体,6 mol/L盐酸胍为变性剂,经Ni-NTA亲和柱纯化,所得复性重组单链抗体蛋白的纯度达96%.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纯化并复性后的单链抗体可与鼠抗His标签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间接竞争ELSIA结果表明,该重组抗体IC50值为3.35 ng/mL,与沙丁胺醇等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结论:原核表达制备的抗克伦特罗重组单链抗体具有较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及特异性,为进一步开展克伦特罗的免疫快速检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出一种免疫抗原(TZPM-A-BSA)和两种包被抗原(TZPM-A-OVA和TZPM-M-OVA)。通过免疫小鼠及细胞融合,并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经多次筛选和亚克隆得到1株产三唑磷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FC3),其抗体亚类为IgM。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后的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该方法IC50=9.7μg/L,最低检测限(LOD)为1.0μg/L,定量检测线性范围(IC20~IC80)为2.5~100.0μg/L,与其他有机磷农药结构类似物无明显交叉反应,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该抗体可进一步用于免疫分析试剂盒开发。  相似文献   
40.
王锋  王宇  王弘  肖治理 《食品科学》2016,37(13):251-256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MAb)是指具有两个不同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杂交-杂交瘤技术因其简便易行、制备周期短,在制备BsMAb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杂交-杂交瘤技术能制备出可以特异性识别两种或者两类小分子药物的BsMAb,在食品安全多残留免疫分析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BsMAb的进展,探讨了基于该技术的BsMAb生成机制,讨论分析了杂交-杂交瘤及BsMAb筛选制备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归纳了BsMAb在检测食品中小分子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旨在为食品安全多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