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类胡萝卜素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法,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叶黄素(LUT)、β-胡萝卜素(β-CA)、番茄红素(LYC)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相关信息。采用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位点。结果表明,LUT、β-CA、LYC对HSA荧光全都产生猝灭作用,其中β-CA对HSA的猝灭率最高;LUT、β-CA、LYC与HSA的结合常数在104~106 L/mol数量级,β-CA与HSA的结合能力最强;热力学参数表明LUT、β-CA、LYC与HSA均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力结合;同步和三维荧光表明LUT、β-CA、LYC与HSA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HSA的空间构象;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发现,LUT、β-CA、LYC与HSA的结合位点均位于Sudlow''s site I附近。研究表明,3种类胡萝卜素均能与HSA结合,这对类胡萝卜素活性的开发利用、靶向递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超声处理对叶黄素(LU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行为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不同超声频率(0 Hz/40 kHz/53 kHz)下LUT与BSA的相互作用,通过位点竞争试验和分子对接技术来确定结合位点。结果表明:不同超声频率下LUT对BSA造成荧光猝灭,当超声频率53 kHz时猝灭率最高(50.6%),同时超声处理使BSA结构的疏水性增强,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一致。同步荧光表明,超声处理使BSA骨架变得疏松,且在超声频率53kHz时色氨酸荧光强度变化显著。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UT与BSA结合位点位于亚结构域ⅢA和ⅢB之间,已得到位点竞争试验的验证。此外,热力学研究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LUT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BSA自发结合。当超声超声频率53 kHz时,对LUT与BSA的结合行为影响显著。结论:通过改变超声频率,可调控食品中蛋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菌AI-2信号分子具有调节乳酸菌生物膜形成及益生性等多种功能。本文从16株来源于传统发酵食品和鲤鱼肠道的乳酸菌中,筛选高产AI-2信号分子菌株,并对其生物膜形成,抗氧化活性和产香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高产AI-2菌株DBM2-4,其相对荧光强度达9.69,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与低产AI-2菌株YF-7相比,菌株DBM2-4经37 ℃培养24,48,72 h后,生物膜形成量分别高出85.48%,135.54%,63.03%,其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4.49%和11.37%,风味物质丁二酮和乙醛产量分别增加了3.42 mg/L和5.86 mg/L,说明AI-2信号分子调控植物乳杆菌DBM2-4生物膜形成、抗氧化活性和产香能力。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的筛选为改善乳酸菌发酵剂的益生性、抗氧化性和产香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取3类不同来源的6种天然淀粉与带鱼肌动球蛋白,依照传统制芡工艺制备共混面团,对比它们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所有共混面团均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n<1)。共混物的触变性呈现豆类源>禾谷源>薯类源的趋势。BS-AP(豌豆-肌动球蛋白)共混物的刚度值(K)最大,为17.23, PS-AP(土豆-肌动球蛋白)对应值最低,为4.02。共混物中分子相互作用强度显示肌动球蛋白和淀粉之间仅存在物理键连接(Z''>0)。蠕变分析结果与流动性结果一致。回复结果显示豆类源共混物面团弹性回复性能明显高于其它组,其中BS-AP共混物的Je/Jmax值最大,达到了71.14%,显著高于MS-AP(绿豆-肌动球蛋白)共混物(64.45%)。温度阶升扫描结果显示肌动球蛋白和淀粉在共混物凝胶过程中相互作用较弱,凝胶网络是独立的。综合来看,豆类淀粉-鱼肌动球蛋白共混物面团更适合采用滴漏法生产,而薯类淀粉-鱼肌动球蛋白共混物面团更适合采用挤出法生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频率也持续升高,为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并延长其货架期,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对脉冲强光(Pulsed light,PL)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热杀菌相比,脉冲强光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并能够更好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特别是鲜切果蔬、肉类、鱼类等新鲜食品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但由于它们的敏感性,需要采取温和的杀菌措施。本综述主要总结近十年来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在食品保鲜中一些新的研究发现,包括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影响微生物灭活的因素和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苹果浊汁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而稳定性不佳一直是制约苹果浊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苹果浊汁云状颗粒体系的构成,云状颗粒物的聚集和失稳过程,以及影响云状颗粒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并对云状颗粒体系稳定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可为维持苹果浊汁云状稳定性,提高其贮藏品质,推动苹果浊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菌饼法从朝鲜辣白菜中筛选抗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乳酸菌抗扩展青霉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和鉴定,获得1株对扩展青霉抑制效果最佳的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3,抑菌率为68.62%。菌株PC-3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抗真菌活性随pH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初步判定菌株PC-3 CFS中抗扩展青霉的有效成分是乳酸和乙酸,其对扩展青霉抑菌率分别为67.58%和66.73%。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PC-3 CFS抗扩展青霉的机制为破坏其细胞结构,导致胞内物质泄漏。  相似文献   
18.
海水鱼类腐败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水产品中海水鱼的消费量日益增加。海水鱼极易发生腐败,而我国水产品保鲜技术尚待完善,使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了解海水鱼的腐败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产品保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宗海水鱼类的腐败机制为切入点,综述国内外水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我国水产品的保鲜趋势,旨在为我国新型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可降解复合保鲜膜,并探究其对鲤鱼的保鲜效果。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一种新型插层水滑石-脱氢乙酸插层水滑石(MgAl-DHA-LDHs)。以果胶为主要成膜材料,甘油为增塑剂,脱氢乙酸根插层水滑石纳米材料为填充物, 合成MgAl-DHA-LDH/果胶复合保鲜膜。分别用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I-IR)分别对插层水滑石和复合保鲜膜进行表征, 并研究脱氢乙酸根插层水滑石复合物的添加量对鲤鱼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脱氢乙酸根成功插入水滑石中,当MgAl-DHA-LDHs质量分数为0.2%时鲤鱼的保鲜效果最佳, 其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此种复合保鲜膜对鲤鱼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可延长货架期5~6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复合缓释涂膜对美国红鱼鱼片的保鲜性能,获得具有长效作用的高效保鲜材料。方法将具有缓释作用的茶多酚脂质体(TP-Lips)与溶菌酶(LZM)复合后加入至壳聚糖(CS)涂膜液中,采用流延法制备TP-Lips/LZM-CS复合缓释涂膜。以美国红鱼鱼片的新鲜度为指针,评价复合涂膜的保鲜性能。结果 TP-Lips/LZM-CS复合缓释涂膜可有效抑制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鱼片p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升高和鱼肉质构指标的变化。结论 TP,LZM和CS的复合使用有效地拓宽了抗菌谱,同时,脂质体和涂膜共同组成的缓释体系,使TP和LZM的作用时间更长,TP-Lips/LZM-CS复合涂膜的保鲜性能最优,并能够将4℃下冷藏美国红鱼鱼片的货架期延长至15 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