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138篇
机械仪表   12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1篇
武器工业   257篇
无线电   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The mechan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irac-type anti-plane transient fracture problem of the weak-discontinuous interface between two FGMs half-planes. Integral transform was adopted to derive Cauchy singular integral equation and Erdogan’s alloc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ransient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numerically.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of the weak-discontinuous case were contrasted with those of the infinitesimal-discontinuous one. Two possible effective methods to diminish the peak values of transient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re discussed. One is to reduce the weak-discontinuity of the interface, i.e., to make the ratio of the two non-homogeneity parameters be close to 1.0 and to avoid the case that the signs of the two non-homogeneity parameters are different. Another is to make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weak-discontinuity and the all-continuity, i.e., to make FGMs interface infinitesimal-discontinuous. Simple method was suggest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finitesimal-discontinuity of FGMs interface. From the strong-discontinuous interface to the weak- discontinuous one, and then to the infinitesimal-discontinuous one, this is a law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interfaces.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finitesimal-discontinuous interfaces may be a brand-new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and the first rank infinitesimal-discontinuity is enough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composites notably.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滩涂车辆的垫升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滩涂车辆气垫流场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得出了滩涂车辆垫升时垫升区域内气体和软泥的分布情况和垫升区域内的压力分布。还绘出了升力曲线。为合理改造车辆和设计垫升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履带车辆全电制动系统结构框图,设计了履带车辆单侧制动方案,搭建了系统试验平台。对制动器压紧力的计算进行了数学描述,提出了利用电流和丝杠位移这两种压紧力的估算方法,通过压紧力估算试验,拟合出压紧力与电流和丝杠位移的函数表达式,经力传感器验证后,得出利用丝杠位移来估算压紧力的方法更为准确、实用,可实现全电制动系统无力传感器的压紧力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04.
故障建模仿真中,对故障注入的可控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构建故障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SOPC的通用性、柔性化的故障仿真方案,设计了SOPC通用控制系统,解决了复杂系统多态、动态故障同步控制的工程难题,提高了故障注入的通用性、开放性及可移植性,达到了故障注入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05.
基于TCP/IP协议的PDA和主机之间的无线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方便对远程装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基于TCP/IP协议,利用C#.NET开发了PDA和主机之间的无线通信软件。该软件已与其它相关软件一起应用于装甲装备的检测线测试系统中,效果良好。文中介绍了PDA和主机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硬件需求和软件开发过程,其中特别强调了该无线通信的硬件构成、配置步骤、注意事项和用C#.NET开发PDA的一些技术难点。希望能给从事相关研究的同仁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现阶段的油液状态检测通常以离线检测技术为主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对装甲车辆润滑油液进行在线检测的系统。采用CAN网络智能监测平台,提出监测系统的总体测试方案并对其进行软、硬件设计,构建基于CAN总线的油液监测系统,并对油液特性和车辆油液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测油液的运行状态,及时掌握油液的状态特性,为装备用油的使用维护与更换、车辆的维修检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杜军  张平  朱晓莹  蔡志海 《兵工学报》2011,32(12):1504-1509
为了提高钛合金TC6的耐冲蚀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钛合金上沉积不同Zr(A1Cu)N涂层,考察了涂层的硬度、韧性和耐冲蚀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向ZrN涂层中加入20at%Cu后(Zr0.8Cu0.2N),显著提高了涂层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提出了装甲车辆全车传热的仿真方法,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装甲车辆传热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实际计算了某型号履带装甲输送车海上航行时,发动机处于稳态条件下的热状况,计算出各部分(部件)的温度及散热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9.
装甲车辆新型电源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甲车辆电源管理系统作为全车电气电子系统的能量分配枢纽,其性能直接影响各系统工作和车辆性能的发挥。装甲车辆传统配电方式存在供电品质差,自动化程度低,负载管理控制困难,电磁干扰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系统要求。针对某型装甲车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源管理系统,分析了系统中电子开关设计与“软开关”控制、“热备份”控制、负载管理控制以及系统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改善了系统供电品质、电磁兼容性和负载管理控制能力,为装甲车辆电源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0.
以装甲车内电气设备检查、维护修理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24V/200A的充电电源设备。主电路采用双管双正激拓扑结构,采用了逐脉冲电流比较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通过无主均流法解决了双模块并联工作后模块间的功率均分控制问题。实验表明设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