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7篇
  免费   4684篇
  国内免费   2712篇
电工技术   17012篇
综合类   3756篇
化学工业   3362篇
金属工艺   2549篇
机械仪表   3173篇
建筑科学   1392篇
矿业工程   1103篇
能源动力   1767篇
轻工业   632篇
水利工程   858篇
石油天然气   779篇
武器工业   360篇
无线电   55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30篇
冶金工业   1470篇
原子能技术   605篇
自动化技术   5701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762篇
  2021年   1074篇
  2020年   1193篇
  2019年   970篇
  2018年   953篇
  2017年   1455篇
  2016年   1572篇
  2015年   1769篇
  2014年   2731篇
  2013年   2447篇
  2012年   3301篇
  2011年   3692篇
  2010年   2740篇
  2009年   2895篇
  2008年   2814篇
  2007年   3535篇
  2006年   3152篇
  2005年   2630篇
  2004年   2197篇
  2003年   1764篇
  2002年   1461篇
  2001年   1285篇
  2000年   1136篇
  1999年   898篇
  1998年   640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接地故障保护的设置和整定(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 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经各自的PE线接地。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故障回路包括两个接地电阻,使接地故障电流太小,不足以使过电流保护动作切断接地故障电流。而且由于故障电流小,故障点未被熔焊,故障点阻抗是难以估计的接触电阻。因此,TT系统接地故障回路阻抗和故障电流难以估算。所以,必须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相似文献   
92.
黄河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袁丽蓉  沈永明  唐军 《水利学报》2007,38(3):260-266
本文根据垂向二维数值模型计算求解和分析了波流环境中的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中的混合系数。此二维数值模型采用非线性k-ε紊流模型封闭雷诺时均方程,应用VOF方法处理自由面。分析方法是用该二维模型计算波流环境中污染物瞬时源产生的浓度场,计算该浓度场的断面平均浓度,求此断面平均浓度的概率分布,由概率分布的方差随时间的导数得到一维对流扩散问题中的混合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发现波流环境混合系数随着波浪周期和波 高的不同,可能大于纯流和纯波的混合系数之和,也可能比纯流情况下小;波周期与混合系数呈正比。且存在一个使混合系数最大的波高。  相似文献   
94.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配电网大多只安装A,C两相电流互感器(TA),而现有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基本都以零序电流为基础实现。如何在两相TA配电网中准确检测并隔离接地故障线路,成为长期困扰实际运行的技术难题。通过对暂态电流的频域和时域分析,找出B相暂态电流与A,C相暂态电流的对应关系,提出在A相和C相接地时由A相和C相暂态电流构造B相暂态电流,进而得到较精确零序电流的方法。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构造方法的正确性。零序电流的成功构造为实现两相TA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特高压快速接地开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高压输电线路上,潜供电弧对线路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潜供电弧的顺利熄灭是实现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必要条件.稳态下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幅值是潜供电弧熄灭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快速接地开关作为重要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快速接地开关除了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接地外,还能快速关合潜供电流和降低恢复电压.本文根据750kV系统潜供电弧的特点和熄弧要求,研制了一种快速接地开关,着重对触头系统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触头压力、触头电动力及断口开距的大小,给出了快速接地开关整体设计思路和结构图.  相似文献   
96.
钢筋网焊机自动生产线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健  张忠科  王希靖 《煤矿机械》2007,28(5):152-154
在网焊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中,由于点焊控制器、自动上料机构中焊点总数多、驱动路数多、网格间距小、运行速度快,因而对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用工控机与单片机、PLC组成的网焊机控制系统,在软、硬件实现上采取多种方案有机结合,实现了网焊机生产线的高速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97.
The physical model based on heat transfer theory and virtual boundary method for analyzing unsteady thermal field of rotor plate for eddy current retarder used in automobile is established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also defined. The finite element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by Galerkin method. The time differential item is discrete based on Galerkin format that is stable at any condition. And a new style of varying time step method is used in iteration process. The thermal field on the rotor plate at the radial and axle directions is analyzed and varying temperature at appointed points on two side-surfaces is measured. The testing and analytical data are uniform approximately. Finite element method can be used for estimating thermal field of the rotor plate at initial design stage of eddy current retarder.  相似文献   
98.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频率对接地电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涡流场的A-V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方法,分析了入地电流频率的变化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频率对接地体自身电阻的影响较大,但对散流电阻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
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常见的一些干扰现象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干扰采用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uggested stand-alone PV system, for maximum-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is carried out. Also,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through experimental work,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PI controller and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LC)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e implemented system with both the PI controller and the FLC gives a good maximum-power operation of the PV array, but the tracking capability for different optimum operating points is better and faster for the case of using the FLC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using the PI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