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9篇
  免费   6063篇
  国内免费   3412篇
电工技术   424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170篇
化学工业   9499篇
金属工艺   4647篇
机械仪表   2507篇
建筑科学   3247篇
矿业工程   1117篇
能源动力   1684篇
轻工业   2300篇
水利工程   931篇
石油天然气   2879篇
武器工业   424篇
无线电   67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80篇
冶金工业   2280篇
原子能技术   471篇
自动化技术   2792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819篇
  2022年   1225篇
  2021年   1561篇
  2020年   1689篇
  2019年   1599篇
  2018年   1464篇
  2017年   1796篇
  2016年   1831篇
  2015年   1852篇
  2014年   2585篇
  2013年   2791篇
  2012年   3225篇
  2011年   3211篇
  2010年   2347篇
  2009年   2643篇
  2008年   2443篇
  2007年   3040篇
  2006年   2844篇
  2005年   2373篇
  2004年   1964篇
  2003年   1903篇
  2002年   1632篇
  2001年   1471篇
  2000年   1325篇
  1999年   1085篇
  1998年   948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655篇
  1995年   608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358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舒涌 《水电站设计》2006,22(2):34-41
简要介绍了在二滩拱坝1998年5月初次蓄水期,通过拱坝垂线和监测网系统,用统计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施加于坝体各作用量与坝体受作用后的效应量(变位)间的数学关系;并根据预先计算分析成果,提出了在初次蓄水运行中拱坝变位的参考预报值,实时对二滩拱坝实际工作状态作出安全评判。  相似文献   
52.
文章介绍了3种宽带数字储频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宽带数字储频的一个重要指标——量化噪声,根据输出信号频谱的杂散电平比较了三种结构的优劣。  相似文献   
53.
低渗小断块油藏控制单元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很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油井目前流体进行相态研究,然后对油藏流体进行CO2膨胀实验,再将注气前、后的地层流体的物性进行对比,确定CO2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井CO2吞吐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注气前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用拟合好的模型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速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强化采油的优选方案,并对第一周期生产指标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周期的周期注入量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油井已不适合进行第二周期吞吐的结论,为油井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4.
大港孔店油田本源微生物代谢产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了大港孔店北二断块水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具有紧密的水动力学连通关系。在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阶段,对试验区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表明本源菌激活期间菌数增加102~105倍,原油部分氧化,使得低分子脂肪酸(乙酸盐,甲酸盐,丁酸盐等)含量约增加10~100倍,碳酸氢盐从0·4~0·6g/L增加到0·7~1·8g/L,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地层水平均表面张力降低至48~33·3mN/m,地层水相对石蜡平均界面张力降至25~13·7mN/m,产生的生物多糖代谢物使地层水平均粘度增至0·76mPa·s,最高达0·83mPa·s。这些变化改变了油层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原油流动性,尤其是水动力学连通关系最好的井地层水组成的改变和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试验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及代谢物随注入水主流动方向运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脂肪酸及生物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5.
As-east mierostruet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of Mg-Zn-Y ternary alloy with high magnesium, low zinc and yttrium were examined using Nikon Epiphot optical microscopy (OM), RigakuD/max-3C X- ray diffraetion (XRD), and JEOL JSM-6700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quipped with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In the as-east mierostructures, Yttrium and zinc tend to segregate at grain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56.
采用氢气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正丁醇为外标物,PEG-20M为固定相,甲醇作为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复合材料人工颅骨中微量MMA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0.022,平均回收率(n=4)为98.0%~99.1%。此方法操作简便,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综合高速效应的凝析气藏流入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井底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液在近井地带开始析出并不断聚集产生凝析油堵塞现象。因此,在制定凝析气井工作制度时,通常以控制生产压差为指导思想,往往忽略高速流动下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对于凝析气体系,当外界温压变化速度超过凝析气液的相平衡速度时,凝析气体系相变滞后,开始呈现非平衡特征,即凝析液的析出量随着压降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凝析气在向井筒流动的过程中,近井区高速流动使凝析气产生非平衡相变,凝析气在比较高的压降速度下流入井筒,使得凝析液来不及析出。在分析非平衡相变规律与近井地带凝析气渗流参数分布的基础上,评价凝析气液流动过程中的非平衡特征,给出了考虑非平衡相变的凝析液饱和度分布计算公式,并进行了产能预测结果对比。实例分析表明,可以通过适当放大生产压差,增加凝析气液相变非平衡特征,减小井筒附近的凝析液饱和度,提高气井产能与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8.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59.
SO4^2-/Zr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ETBE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沉淀一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运用IR、XRD等方法表征所制备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特征,酸性与焙烧温度有关,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样品酸强度的提高,但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脱硫;浸渍液H2SO4浓度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硫含量,但是浓度过高,会在催化剂上形成硫酸盐,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酸性。采用制备的催化剂气相催化乙醇与叔丁醇合成乙基叔丁基醚反应,乙基叔丁基醚的选择性为54.71%。  相似文献   
60.
2.5GHz低相位噪声CMOS LC VCO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海清  章倩苓 《半导体学报》2003,24(11):1154-1158
用0 .35μm、一层多晶、四层金属、3.3V的标准全数字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2 .5 GHz L C VCO,电路采用全差分互补负跨导结构以降低电路功耗和减少器件1/ f噪声的影响.为了减少高频噪声的影响,采用了在片L C滤波技术.可变电容采用增强型MOS可变电容,取得了2 3%的频率调节范围.采用单个16边形的对称片上螺旋电感,并在电感下加接地屏蔽层,从而减少芯片面积,优化Q值.取得了在离中心频率1MHz处- 118d Bc/ Hz的相位噪声性能.电源电压为3.3V时的功耗为4 m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