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6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电工技术   63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83篇
化学工业   3141篇
金属工艺   136篇
机械仪表   108篇
建筑科学   1632篇
矿业工程   754篇
能源动力   545篇
轻工业   255篇
水利工程   239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7篇
冶金工业   368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1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蒙脱石/粉煤灰复合材料吸附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蒙脱石、粉煤灰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粘结剂混合造粒制成复合颗粒吸附剂,用于处理含Zn2+废水,实验研究了吸附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废水初始浓度及介质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粉煤灰复合颗粒吸附剂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在室温下,吸附反应时间50 min,吸附剂投加量5.0 g/L,初始浓度40 mg/L,溶液pH值为5。在此条件下处理含Zn2+废水,吸附去除率为95.77%,处理后残余浓度为1.69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 mg/L)。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实验,对活性炭和粉煤灰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讨论.结果表明,废水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COD及色度去除率均较高.粉煤灰对色度的去除率较高,且价廉且属于废物再利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3.
农村简易垃圾焚烧炉周边土壤二恶英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简易生活垃圾焚烧炉排放废气中二恶英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对焚烧炉周边6个环境土壤及焚烧炉排放的飞灰和灰渣中二恶英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检测结果显示,焚烧炉周边环境土壤样品中二恶英国际毒性当量在2.29~9.45 ng/kg(干基)之间,高于背景值(0.537 I TEQ ng/kg).而焚烧炉排放的飞灰及灰渣中二恶英国际毒性当量分别为3 454和32.2 ng/kg.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发现环境土壤中的二恶英来源较为复杂,焚烧炉污染物排放不是土壤中二恶英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124.
脱硫石膏-粉煤灰活性掺合料设计及水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厂两大工业废渣--烟气脱硫石膏及粉煤灰,通过试验研发用于混凝土的活性复合矿物掺合料.以适当比例复合后的脱硫石膏及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掺入到水泥砂浆中,通过活性激发措施,以胶砂流动度、早期强度以及强度发展规律等作为控制指标探索脱硫石膏及粉煤灰的最优配比,同时通过微细观结构的SEM观测评价脱硫石膏-粉煤灰活性矿物掺合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及粉煤灰以1:2的比例复合等量取代水泥30%掺入水泥砂浆中,可获得较为优异的胶砂流动度、早期强度,而后期强度能赶上甚至超过基准水泥胶砂;SEM表明由于脱硫石膏及其它外加组分的活性激发效应,粉煤灰的活性得到有效激发,早期有明显的钙矾石生成.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矿物掺合料的研发可大量消纳燃煤电厂的工业废渣,且在水泥基材料体系中具有优异的水化及低成本特性,具有显著的"绿色"效应,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25.
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比例混合后,掺入适量改性剂复合而成一种新型活性矿物掺合料,并制备C30~C40脱硫石膏-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其主要技术性能。结果表明,脱硫石膏-粉煤灰按质量比例掺入30%以上,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施工和易性优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满足公路面层设计要求;180d干缩率小于450×10-6、磨耗量仅为标准限值的60%左右,抗冻等级大于D300。脱硫石膏-粉煤灰混凝土成功应用于常德桃花源-花岩溪旅游公路路面试验段施工,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6.
系统粉粉色、麸星含量与面片色泽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加工不同系统的20个粉样为原料,研究了系统粉粉色、麸星含量与面片色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麸星含量主要影响面粉的白度,对面片的色泽影响很小,面粉的白度与面片的色泽关系显著.面粉的色泽与面片色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面粉的红度、黄度对面片的色泽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浆体体积比,分别以0%、10%、20%和30%的粉煤灰掺量配制砂浆,进行强度和碳化深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一定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流动性不会明显降低;早期掺粉煤灰的水泥砂浆的强度会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其后期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会逐渐提高并超过未掺粉煤...  相似文献   
128.
采用DTA—TG、XRD、SEM以及宏观水化收缩和强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粉煤灰一脱硫石膏一水泥三元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过程、活性效应及微观结构等,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粉煤灰一脱硫石膏水泥石的钙矾石吸热峰强于基准样;在各组分相互活性激发和外掺激发剂作用下,粉煤灰一脱硫石膏水泥石中2次水化效应明显;SEM、XRD表明水泥石早期有明显的钙矾石生成,同时粉煤灰颗粒的表面侵蚀现象明显,进一步说明复合胶凝体系的早期活性得到有效激发,硬化后综合性能得到有效保证。且宏观收缩及强度试验也从侧面印证了微观试验结果。粉煤灰一脱硫石膏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研发可大量消耗燃煤电厂的工业废渣,具有显著的“绿色”效应。  相似文献   
129.
We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thods of increasing the tensile strain of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ith 2% PVA fiber and high fly ash cont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uring condi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tensile performance. It is approved that the specimens incorporated appropriate volume fraction rubber powder and lightweight aggregate greatly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ain of composites at medium-term age, but indefinitely at long-term age. To a certain extent, EVA can limitedly enhance the tensi...  相似文献   
130.
ABSTRACT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fly ash from brown coal and biomass burning power plant as a 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boron ions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efficiency depended on the parameters, such as adsorbent dosage, pH, temperature, agitation time and initial boron concentra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tted well with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and the maximum capacity was found to be 16.14 mg g?1.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Also,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change in free energy (ΔG°), enthalpy (ΔH°), entropy (ΔS°) revealed on exothermic nature of boron adsorption onto the fly a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