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87篇
  免费   3817篇
  国内免费   2376篇
电工技术   1966篇
综合类   2267篇
化学工业   5797篇
金属工艺   1804篇
机械仪表   1533篇
建筑科学   1357篇
矿业工程   1308篇
能源动力   936篇
轻工业   1200篇
水利工程   742篇
石油天然气   919篇
武器工业   418篇
无线电   17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41篇
冶金工业   1224篇
原子能技术   498篇
自动化技术   423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806篇
  2021年   935篇
  2020年   1067篇
  2019年   939篇
  2018年   906篇
  2017年   1133篇
  2016年   1221篇
  2015年   1341篇
  2014年   1621篇
  2013年   1853篇
  2012年   2056篇
  2011年   2159篇
  2010年   1622篇
  2009年   1638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567篇
  2006年   1354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913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58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绍英 《电讯技术》2019,59(6):678-683
针对空空宽带高速通信的需求,设计了小型化机载激光通信系统。仿真分析了300 km、2.5 Gb/s无线激光链路性能,并通过运动仿真台模拟机动环境测试了系统的跟踪与通信性能,其中粗跟踪误差为533.2 μrad(1σ),精跟踪误差为3.6 μrad(1σ),测试数据传输240 s,通信误码率为2.82×10-9。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用于远距离空空无线激光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粒径改性粉煤灰对磷酸根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排放过量的磷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将粉煤灰通过化学改性制备成了水化硅酸钙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利用XRD, SEM及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粒度分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粒级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并考察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粒级的吸附剂其化学成分出现了明显的偏析现象,孔隙结构也差异显著。相比其他粒径下的吸附剂颗粒,颗粒粒径在50?75 μm时,吸附剂中钙和硅含量较多,铝、铁和镁含量较低,水化硅酸钙组分含量最高,且伴有含铝的托贝莫来石晶体出现,钙离子的增加使其可以与更多的磷酸根结合形成沉淀。同时此粒径下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疏松多孔的结构为钙离子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当使用粒径在50?75 μm的吸附剂吸附磷酸根时,磷的饱和吸附量可达到17.1 mg/g,比未分级的吸附剂高19.58%。  相似文献   
14.
对含有固体颗粒的局部润滑流域建立格子Boltzmann(LBM)离散模型,分析固体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动力学特性;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推导计入单个固体颗粒运动的润滑方程,并分析得到油膜压力;将油膜流动特性与颗粒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分析不同形状的颗粒运动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分析发现,当颗粒进入润滑油后,经过很短的瞬时颗粒就会达到一个瞬态稳定的状态,无论颗粒在油膜厚度方向的初始位置位于两壁面之间的中线上侧还是下侧,颗粒都会向中线位置移动;当颗粒速度为0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颗粒速度逐渐增大,颗粒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当颗粒的宽度在油膜厚度方向相同时,长宽比越大的颗粒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当颗粒长轴相等时,颗粒在油膜厚度方向的宽度越大,则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即颗粒形状对于油膜流动的阻碍能力越强,则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extinguis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the great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exhibited by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on Class B fire (liquid fuel fir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extinguish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a sharp discontinuity appeared around the limiting size, about 40 μm. The powder with the particle size below 40 μm exhibited highly effective extinguishing with the minimum effectiv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Cxr = 23 g·m?3, while the powder with the particle size above 40 μm exhibited little fire extinguishing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oth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substances,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has the bigger limiting size. That means, in the sam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new K‐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contains more highly effective powder than others contain, and is mor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得到网格化的工作面,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图像。通过图像直接观测隐伏型导水地质工作面裂缝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观测四个电磁场分量,采用正交电磁场分量计算介质视电阻率,依据计算视电阻率数值和视电阻率分布状态研究裂缝发育情况和裂缝富水程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较为精准地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位置。通过裂缝位置进一步检测出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最大发育高度为63.5 m。当视电阻数值不断增加时,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和裂缝富水性逐渐减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说明该种方法探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建 《陕西煤炭》2020,39(2):109-113
为有效预测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与探讨,分别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实例对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利用单项以及综合指标、BP神经网络以及PSO-SVM模型、GA-SVM模型,对寺河煤矿二号井的突出区域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PSO-SVM的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中预测出煤与瓦斯突出程度的大小,而且综合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其在解决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小样本数据中显示出更加强大、通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高溜井放矿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气流引起粉尘扩散,造成严重的井下环境污染,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一直是井下通风除尘的工作重心,本工作利用相似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溜井放矿过程中粉尘的扩散规律和分布特征。通过改变放矿质量、矿石粒径、溜井密闭程度、含水率等因素测试不同条件下气流大小和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CFD-DPM耦合方法模拟卸矿过程中的气?固两相流,研究气流和粉尘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最大粉尘浓度和风速随放矿质量增加而上升,随颗粒粒径和溜井密闭程度增大而降低,且含水率越大,粉尘浓度越小,风速无明显变化,在放矿过程中矿石颗粒之间碰撞占主导作用,颗粒流呈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9.
使用单层纳米氧化石墨烯(NGO)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了[±45/0/90]2S铺层角度下的纯树脂及单层NGO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超声C扫描检测、冲击后压缩试验等对纯树脂及单层NGO改性CFRP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树脂及单层NGO改性CFRP在损伤阻抗及损伤容限实验中均存在拐点现象,且拐点出现在相同深度位置,其中纯树脂CFRP拐点位置为0.51 mm,单层NGO改性CFRP拐点位置为0.43 mm;相对于纯树脂CFRP,单层NGO改性CFRP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及冲击后的压缩性能;通过对冲击后凹坑深度及凹坑面积进行数据模拟,可以用拟合公式实现对复合材料的损伤预测。  相似文献   
20.
Molybdenum boride is an ideal hard and wear-resistant material. In this study,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preparing molybdenum boride, by which Mo first reacts with B4C to generate the mixture of molybdenum boride and C, and then the product is decarburized by molten Ca to generate CaC2. Pure molybdenum boride could be obtained after acid leaching to remove the by-product CaC2.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ngle-phase MoB could be successfully prepared, while Mo2B, Mo2B5, and MoB4 could not be synthesized by this method.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finally prepared MoB is determined by particle size of raw Mo powder. The residual carbon content of the product could be decreased to 0.10 wt% after first reaction at 1673 K for 6 hours and then decarburization reaction at 1673 K for 6 h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