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6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考察了SPF(磺甲基酚醛树脂)在去离子水、氯化钠溶液和不同pH溶液中的分散特性,并对分散体系浊度变化规律、分子聚集体尺度和Zeta电位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SPF在去离子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分子聚集体粒径较小;在低氯化钠浓度下,体系稳定性较好,浊度不随时间增加;盐浓度增加后,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体系失去分散稳定性,浊度随时间显著增加;当pH大于1.95时,体系分散稳定性较好,随着pH的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和体系分散稳定性降低,而浊度随着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32.
运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研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过程的分子构型变化、能量变化以及电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形成聚集体过程中形变能很小,沥青质分子发生形变不是沥青质聚集体形成的决定因素,但为沥青质分子聚集进而形成聚集体提供基础,沥青质分子具有很强的本征聚集活性;沥青质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很大,是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的决定因素,其中,属于分子间固有属性的范德华力及泡利排斥作用之和相对较小,与沥青质分子结构特征相关的π π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之和很大,表明由沥青质分子的大芳环体系和多杂原子的结构特征引起的π π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是导致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主要原因;在所研究体系中,金属卟啉分子与含吡啶氮的沥青质分子通过π π相互作用而非轴向配位作用形成聚集体。  相似文献   
33.
沥青质在原油、渣油体系中常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要研究沥青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以及含沥青质重油的加工,基础是要实现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解聚、分离。基于此,针对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从良溶剂稀释、消除聚集作用位点、适度热作用、超声波作用及碰撞诱导解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沥青质分子聚集体解离方法及进展,进一步介绍了基于沥青质分子极性、分子尺寸、酸碱性以及反应性等方面开展沥青质分子水平分离的方法及进展。  相似文献   
34.
为了满足传统硅基电子器件日益微型化的需求,科学家们前瞻性地提出了将单个分子或者分子聚集体夹在电极之间制备分子电子器件的前沿研究方向。分子电子器件功能化的实现需要从分子工程、界面工程以及材料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本文总结了近期利用外界环境来调控分子电子器件功能的最新进展。鉴于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显著效果,作者展望了分子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35.
黏土矿物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其中高岭石、蒙脱石是两类最为常见的脉石矿物,是矿物浮选分离的重大挑战之一。从黏土矿物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了其对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并综述了常见的黏土处理方法及其机理。由于黏土矿物的表面电性,当其分散在水中时会水化膨胀并剥离成为片层,组成不同的聚集体,改变矿浆流变性质从而影响浮选。黏土还会与其他矿物颗粒相互作用,造成细泥罩盖和机械夹带,影响精矿品位。为消除黏土矿物对浮选的不利影响,可采用预先脱泥、高剪切调浆、超声预处理等物理方法和添加黏土抑制剂、使用电解质溶液等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对黏土矿物在浮选中的影响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有利于为含黏土的矿石浮选理论及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刘艳芝  袁焜  朱元成 《材料导报》2018,32(Z2):107-110, 133
石墨炔是由sp和sp2杂化形成的具有一种新型二维网络结构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及类似硅的优异的半导体性能,石墨炔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半导体与光电器件、催化以及新能源领域。本文总结了石墨炔的结构、超分子类石墨炔结构、石墨炔的多层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类石墨炔碳纳米网络结构及其设计策略、石墨炔的力学性能等研究进展,对其在2D负泊松比材料分子设计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为了计算纳米粒子大尺寸聚集体的表面局域电磁场分布并快速对其增强效果进行评价,利用软件中脚本语言编写局部亚网格程序来实现对纳米粒子大尺寸聚集体模型的非均匀网格离散,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实现三种尺寸聚集体模型的电磁场仿真;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计算出的电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能够反映金纳米粒子大尺寸聚集体所有"热点"位置处电磁增强效果的平均增强因子.结果 表明,使用亚网格离散的金纳米球二聚体仿真模型后的内存占用减少了81%且仿真速度提高1倍,有效提升FDTD的仿真效率;另外,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并根据三种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聚集体电磁数据,可以得到与传统积分法计算的平均增强因子(AEF 1)增减规律相同的增强因子AEF 2.  相似文献   
38.
长期以来,炭黑的形态特征以粒径,结构,比表面积来表述,随着对黑认识的深化,用粒径,结构描述炭黑是不确切的。炭黑的基本单元聚集体聚集体“瘤节”便是传统概念中的粒子,确切表述炭黑的形态特征应用是聚集体聚集体分布和比表面积。曾建议以ASTMD1765的分类方法,用CTAB表面积的测定值对橡胶用炭黑进行分类,可得到与现行分类方法一致的效果,若以聚集体尺寸及其分布代替炭黑结构(一次的,二次的),对炭黑表  相似文献   
39.
气相二氧化硅(俗称气相法白碳黑)是一种白色、无毒、无味、无定形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其原生粒子在7~40纳米,随后原生粒子互相碰撞,熔结成为一体,形成三维和有分支的链状聚集体聚集体在3~30微米;其比表面积在70~40(m^2/g之间。气相二氧化硅是非晶体的,它不具备许多晶体型二氧化硅的纤维性。二氧化硅的国内外发展历史表明,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由于吸入气相二氧化硅而使肺脏受损或丧失功能的病例。  相似文献   
40.
报道了具有相同发色团,并有不同电荷的二种菁染料单分子膜中J-聚集体的形成。测定了单分子膜的π/A,△V/A曲线,反射光谱及吸收光谱。从实验结果得出:带正电荷的染料与花生酸混合形成单分子膜后,膜中染料的二聚体与J-聚集体随着表面压力改变存在着一个平衡。而带负电荷的染料与二十烷基胺成膜后,即使在很低的表面压下也有J-聚集体形成。同时染料分子在水面上的取向是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