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15篇
  免费   5337篇
  国内免费   3293篇
电工技术   2097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869篇
化学工业   26720篇
金属工艺   9778篇
机械仪表   7935篇
建筑科学   4650篇
矿业工程   2930篇
能源动力   846篇
轻工业   10031篇
水利工程   1012篇
石油天然气   4700篇
武器工业   501篇
无线电   75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30篇
冶金工业   3369篇
原子能技术   603篇
自动化技术   1906篇
  2024年   687篇
  2023年   2233篇
  2022年   2114篇
  2021年   2345篇
  2020年   2069篇
  2019年   2244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835篇
  2016年   2090篇
  2015年   2474篇
  2014年   5209篇
  2013年   3749篇
  2012年   4824篇
  2011年   4838篇
  2010年   4438篇
  2009年   4889篇
  2008年   5751篇
  2007年   5107篇
  2006年   4534篇
  2005年   4705篇
  2004年   3952篇
  2003年   3363篇
  2002年   2915篇
  2001年   2577篇
  2000年   2255篇
  1999年   1899篇
  1998年   1741篇
  1997年   1671篇
  1996年   1640篇
  1995年   1484篇
  1994年   1356篇
  1993年   1107篇
  1992年   1158篇
  1991年   1059篇
  1990年   1019篇
  1989年   1065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1年   6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井随吞吐轮次增高,地层亏空严重,周期递减迅速,采油成本增加.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研究的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通过CO2、表面活性剂的注入,产生调剖、溶解、降粘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了超稠油在地层的流动性,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自2002年9月开始对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初步形成适合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的三元复合吞吐工艺技术.至2005年底,累计实施340井次,措施有效率86.1%,平均单并周期增油494 t,投入产出比为1:5.3,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经济效益显著,为超稠油油井高效稳产、增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以马来酸酐和2-丁基辛醇为原料,经酯化得到相应的双酯,以乙醇作混相促进剂,使双酯与亚硫酸氢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了磺基琥珀酸双2-丁基辛酯钠盐。采用正交试验对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58×10-6mol/L,表面张力(γcmc)为27.568mN/m。  相似文献   
73.
清洁压裂液在煤层气井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洁压裂液自1997年首次被斯伦贝谢公司研制出以来,已经在国内外油气井的压裂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清洁压裂液易于彻底破胶、流变性好、携砂能力强,可以提高压裂规模且对地层伤害较小,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陕西省韩城地区选用清洁压裂液对煤层进行了压裂试验,共压裂3口井、8层煤层,施工成功率100%,并取得了良好的压裂效果,压完后的火把高度2~4 m,平均砂比均在30%以上,最高单层加砂68 m3,压后放喷液显示完全破胶(未添加任何破胶剂),放喷初期黏度一般低于10 mPa·s,放喷4 h后黏度均低于5 mPa·s。此次清洁压裂液成功应用于煤层压裂改造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为大规模改造煤层同时尽量降低煤层伤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文章对清洁压裂液及煤层特点所做的室内研究情况及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4.
聚乙烯催化剂表面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简称催化剂)表面形态。提出一种图片处理和计算过程更加完备的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对4种催化剂进行分析计算。探讨了分形维数、多重分形谱相关参数与催化剂表面形态及与聚合活性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态的复杂程度可以用表面分形维数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形态更加复杂,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对应的分形维数值也越大。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程度可以用多重分形谱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跨度和分散程度更高。提出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为催化剂的评定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5.
染苑精萃     
《印染》2006,32(8):60-60
聚乙烯氯化铵预处理棉织物的活性无盐染色,聚焦弹性纤维,纤维表面直接固着VOC吸附材料,纺织品水分控制的新理念,棉和涤纶硅整理后水洗及热处理的表面变化  相似文献   
76.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贴片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电子组装生产上。文章就贴片机选型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作简单介绍,希望对企业选择贴装设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7.
本文简要叙述利用流变仪对覆铜箔层压板生产工序中的胶液和半固化片参数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胶液和 半固化片性状的一致性,以有利于控制板材流胶和品质。  相似文献   
78.
采用单管岩心对比了实验室研制的两种抗盐性能优良的胶态分散凝胶体系及相应聚合物溶液在天然岩心中的注入性和注水后的渗流特性;采用双管非均质模型研究了交联体系在高低渗透层中的流动分布及液流改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交联体系在多孔隙介质中的渗流规律不同于单纯聚合物,其渗流阻力远大于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又渗流阻力最大值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2)抗盐P体系在岩心中比MO4000体系成胶快,成胶强度大,连续注入时压力上升快,注入压力高(最高压力大约是后的4倍),可能存在端面堵塞。(3)交联体系对非均质地层具有调节作用,能改善高低渗透层的吸水状况,特别是对级差相对较小的地层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9.
采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法制备了新型高 K栅介质-非晶 ZrO2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中 Zr3d5/2 和 Zr3d3/2 对应的结合能分别为 182.1eV和 184.3eV, Z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Zr4+,说明薄膜由完全氧化的 ZrO2组成 ,并且纵向分布均一.扩展电阻法( SRP)显示 ZrO2薄膜的 电阻率在 108Ω@ cm以上,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HR- XTEM)可以观察 ZrO2/Si界面陡直,没有 界面反应产物 ,证明 600℃快速退火后 ZrO2薄膜是非晶结构.原子力显微镜( AFM)表征了薄膜的 表面粗糙度,所有样品表面都很平整,其中 600℃快速退火样品 (RTA)的 RMS为 0.480nm.  相似文献   
80.
碳纳米管膜的场致发射电流密度仅由它表面的宏观电场决定,无论其表面形状是平的还是半球状的。对于理想的平行板电极系统,其表面电场强度均匀(UId),发射电流密度、总电流与发射面积成正比:对于半球一平面电极系统半球形的阴极存在一个宏观场增强因子ks,一个与两极距离和球半径之比(d/r)相关的函数,其表面的平均场强为ks U/d。对于d/r=0,ks=1,d≥r的情况,ks接近于常数。对于10〈d/r〈100的情况,存在一个经验的表达式:ks=1+0.15d/s=0.005(d/r)^2。在引入ks后,不同作者给出的平面电极系统和半球一平面电极系统碳纳米管膜的场致发射电流I与宏观表面电场强度E的关系都可以近似用-经验公式描述:I=a(E-Eo)^b,a,b为常数。该经验公式可为稳定生产的CNT膜片应用产品设计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