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6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456篇
电工技术   46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877篇
化学工业   3239篇
金属工艺   212篇
机械仪表   364篇
建筑科学   4633篇
矿业工程   521篇
能源动力   249篇
轻工业   202篇
水利工程   616篇
石油天然气   1162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3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0篇
冶金工业   383篇
原子能技术   83篇
自动化技术   84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939篇
  2011年   1060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946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关系(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上,混凝土是按强度进行设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的最终标准主要是强度,因此混凝土生产者对水泥品质的要求也是强调强度;强度越高的水泥被认为质量也越高,如此的发展,造成近年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尤其是早期开裂的现象日益普遍。其原因很复杂,单从水泥来说,比表面积、矿物组成中C3A、C3S、碱含量的增加,热水泥的出厂,都增加了开裂的敏感性,降低了流变性能,是原材料中影响混凝土质量主要原因。应当把抗裂性作为水泥品质的重要要求,并限制出厂水泥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探讨了利用增钙粉煤灰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增钙粉煤灰的品质,取代水泥率等因素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采用品质较好的增钙粉煤灰取代20%左右的水泥(超量系数为1.2),可配制C60等级的高强混凝土,其它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高强混凝土要求。  相似文献   
133.
对添加三种有机高分子减水剂和两种聚磷酸盐碱水剂的Al2O3-Cr2O3-ZrO2质浇注料桨体与泥料流变参数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加有Al2O3、CrO3超细粉,以纯铝酸钙水泥为结合剂的浇注料中,有机减水剂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对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以及ξ电位,流变参数和流动值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工业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先和 《化工进展》1997,(5):35-38,52
本文概括介绍了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自1991年以来在硫酸、石化以及空气压缩机制造行业的工业应用情况,在工业系统中所起的节能降耗作用,以及同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5.
随着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一级圈流短磨水泥粉磨系统已经难以满足高产、优质、低耗的产业政策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文章分析了一级圈流磨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介绍了对其实施增产节能改造的系统工艺技术方案和主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改造方案。从两个厂的改造实施情况看,技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6.
陈袁魁  马松强 《水泥工程》2007,(2):15-18,86
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特点是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负荷较大。如何进行环境负荷的合理分析评价,这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运行非常重要。作者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10家不同生产工艺(立窑、湿法窑和新型干法窑)的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环境负荷的特点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水泥企业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是可行的;(2)从生产技术、资源消耗、环境酸化和人体健康等主要反映环境负荷影响的综合指数方面的分析表明.新型干法工艺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湿法窑和立窑工艺则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7.
采用DSP原理和压实技术相结合,掺加硅灰和CaCO3等细颗粒矿物外加剂改变压实水泥材料基质。研究了成型压力、细粉掺量、养护制度等因素对压实水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硅灰和提高成型压力可显著提高压实水泥的抗压强度,掺加CaCO3对强度无明显影响;压实水泥存在最佳养护龄期,超过此龄期强度倒缩。  相似文献   
138.
粉煤灰掺量及颗粒群分布与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永娟  张雄 《水泥》2003,(7):1-4
研究了原状粉煤灰与磨细粉煤灰不同掺量和不同颗粒群分布与水泥浆流变性能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原状粉煤灰加入水泥后具有降低水泥浆的粘度与屈服值的作用,且随粉煤灰细度及掺量的增加而更明显;磨细粉煤灰加入水泥后具有提高水泥浆的粘度与屈服值的效应,且随粉煤灰细度及掺量的增加而更突出。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证实了原状灰<10μm的颗粒含量与水泥浆的流变性呈负关联,即对改善水泥的流动性是有益的;而磨细灰<10μm的颗粒含量与水泥浆的流变性呈正关联,即对提高水泥的流动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9.
The history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clarify its meanings, vocations, foundations and achievements. It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project of a science of the syste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al”, renamed here “general systemology”. The contexts and modes of its elaboration, pub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The paper mostly focuses on the works of its instigator: Ludwig von Bertalanffy. However, general systemology was a collective project: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other “systemologists”, from the 1950s until the 1970s, are hence also considered. Its solidarity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ociety for General Systems Research is notably discussed.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ological hermeneutics is undertaken on this basis. It finds out the potential systematic unity underly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both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project. Light is thus shed on the actual scope of von Bertalanffy’s works.  相似文献   
140.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炼石水泥厂2300t/d生产线(即#4窑)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设计,2000年11月动工,建设周期为10个月,2001年9月即实现3d达标考核该线大量采用国产化设备,烧成系统、窑头喷煤管、煤磨系统等应用南京院专有专利技术2002年共生产熟料71.54万t,28d强度平均达57.3MPa,全年运转率达83.6%,全面实现了达产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