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5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01.
随着世界各国草甘膦需求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草甘膦的潜在威胁更加关注,对草甘膦的检测技术研究更加重视。本文对近年来食品和水质中除草剂草甘膦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化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探讨了这些方法在食品和水质中检测草甘膦的应用和优缺点,为国内外学者建立食品和水质中快速检测草甘膦的新方法研究提供依据,并对食品和水质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新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离子色谱法测定不同谷物中草甘膦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玉米、全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水提取后采用乙酸沉淀蛋白质,经固相萃取小柱(SPE小柱)纯化,取净化液进行离子色谱分析。采用Ion Pac AS16阴离子分析柱和电导检测器,确定了以氢氧化钾(KOH)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淋洗液流速1.0 mL/min的优化条件。结果在0.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空白基质和4种谷物基质(玉米、全麦、小米和燕麦)草甘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2.5、5.0、10 mg/kg添加水平下,4种谷物基质(玉米、全麦、小米和燕麦)中草甘膦回收率均为80.3%~10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7%~4.9%(n=6),方法检出限为0.70~1.50 mg/kg(S/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谷物中草甘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茶树不同部位(根、茎、叶)和土壤草甘膦、氨甲基膦酸的快速检测,其中茶树经超纯水提取,土壤经KOH溶液提取,提取液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然后在硼酸钠缓冲溶液中与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FMOC-Cl)进行衍生反应,其衍生产物在C18色谱柱上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含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系统地研究了提取条件对草甘膦检测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2.5~8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该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对空白茶树和土壤分别添加0.05、0.40和1.60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平均回收率为76.95%~112.57%,相对标准偏差为2.01%~6.83%(n=4)。该方法快速灵敏稳定,适用于茶树中不同部位和土壤中草甘膦残留的检测。残留动态试验表明:在施药剂量为0.3 g/m2时,草甘膦在叶部的富集量是最大的。随着时间延长,草甘膦在茶树各部位以及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渐降低,且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最快,此研究可为后续草甘膦在非标靶茶树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4.
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对51%可湿粉剂中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定量分析测定方法。该法对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和087%,回收率分别为9826%~101.25%和9735%~102.54%。  相似文献   
205.
ELSD-HPLG联用测定制剂中草甘膦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胡宝祥  莫卫民  孙楠 《农药》2005,44(8):365-367
通过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用,可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0.1%三氟乙酸(TFA)水溶液=10+90(v+v)为流动相,分离检测草甘膦制剂中的草甘膦含量。草甘膦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线性范围分别为1.3%(n=9)、100.3%(n=5)、0.5-2.5mg/ml(r=0.9994).  相似文献   
206.
草甘膦生产中溶剂分离回收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福 《农药》2005,44(3):115-117
介绍了草甘膦生产中溶剂分离回收的工艺原理,提出了改进型组合塔板和直接蒸汽加热相结合的溶剂回收新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于8000t的草甘膦生产装置的溶剂回收上。对比了新老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新工艺具有回收效率高、节能显著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7.
The composite of CuO coated MIL-101(Fe) (CuO@MIL-101(F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a one-pot hydrothermal technology.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and TG technologi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its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uO@MIL-101(Fe) exhibited a better pH adaptivity, a faster removal ratio of 95.8% for glyphosate within 10 min at pH 7, and a higher selectivity of adsorption capacity, even reaching 231.6 and 233.5 mg g−1 with coexisting Cl (10 mmol L−1) and SO42− (10 mmol L−1). The enhanced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of CuO@MIL-101(Fe) may be caused by Cu forming a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 with glyphosate.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glyphosate removal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FT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alysis. CuO@MIL-101(Fe) composite would be more favourable to capture glyphosate from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制备出草甘膦(Glyphosate, GLY)单克隆抗体, 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快速检测茶叶中草甘膦的方法。方法 首先合成草甘膦完全抗原(包被原和免疫原), 通过免疫小鼠成功制备出草甘膦单克隆抗体。根据ELISA的检测流程, 采用棋盘法确定最佳包被抗原和抗体的稀释倍数, 确定最佳包被的温度和时间, 并确定最佳加入一抗、二抗后反应时间, 建立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草甘膦包被抗原和抗体的稀释倍数为: 1:2000, 包被温度为37℃、包被时间为90 min, 加入一抗、二抗后反应时间为60 min。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0.2353X+0.6539(r2=0.9871), 半抑制浓度(IC50)为4.508 ng/mL, 检测限为1.18 ng/mL。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与异菌脲、多菌灵、三唑磷、甲基对硫磷、噻菌灵这五种标准品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03%, 在茶叶中加标回收率为90.86%~110.35%之间, 且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10%。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用于茶叶样本中草甘膦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