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7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607篇
电工技术   621篇
综合类   1547篇
化学工业   814篇
金属工艺   971篇
机械仪表   3508篇
建筑科学   2553篇
矿业工程   1804篇
能源动力   411篇
轻工业   212篇
水利工程   622篇
石油天然气   1104篇
武器工业   374篇
无线电   2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89篇
冶金工业   299篇
原子能技术   106篇
自动化技术   402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813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近日,以色列HevenDrones公司与美国普拉格能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研发大载荷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双方将以延长无人机航时、航程为首要目标,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打造“下一代无人机舰队”。此项技术合作,可以巩固双方在相关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军方提供更多类型的大载荷无人机。  相似文献   
992.
条带开采孤岛煤柱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离层位置的确定是计算孤岛煤柱支承压力以及进行孤岛煤柱可开采性研究的前提。根据孤岛煤柱上覆岩层能否形成离层结构,提出孤岛煤柱支承压力的"有源"和"无源"计算模型,以应力准则和挠度准则判定孤岛煤柱上覆岩层离层位置,进而求得孤岛煤柱所承受地层重力并定义孤岛煤柱整体冲击失稳率,最后结合孤岛煤柱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对孤岛面的整体冲击失稳危险性和可开采性进行判定。经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通过VIC-3D技术测量静态拉伸全场二维应变及应力,基于航空载荷谱进行动态载荷疲劳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件断口进行观察,研究航空2024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Y方向应变随时间变化云图,可以探究裂纹出现及发展规律,疲劳试样在第34周循环,总第169 973次循环后发生疲劳断裂。疲劳断口可观察到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并呈扇形向外扩展。疲劳裂纹萌生于试件表面,裂纹扩展区二次长裂纹方向和裂纹扩展方向垂直,并存在疲劳辉纹,瞬时断裂区呈现出塑性断裂韧窝状形貌,局部存在冲击面形貌。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复合悬挂的数学模型在RecurDyn中建立了半车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扭杆工作直径和阻尼匹配对整车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6种复合悬挂匹配方案对某型履带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扭杆工作直径、阻尼匹配及各负重轮上静载荷分配系数直接影响整车行驶平顺性;6种复合悬挂方案中,复合悬挂方案2改善效果最好,驾驶员处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比纯扭杆悬挂最大降低了21.39%,绕横轴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降低了17.58%;复合悬挂在履带车辆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临近空间侦察与监视是临近空间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目前针对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的侦察与监视载荷的相关研究报道还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从临近空间的技术特征及临近空间侦察的特点出发,首先,对临近空间侦察与监视的需求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临近空间侦察监视的优势;其次,重点针对光学、雷达两类载荷,对临近空间高速侦察与监视载荷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目前的认识,给出了临近空间高速侦察与监视载荷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为载荷的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华心祝  李迎富 《煤炭学报》2016,41(7):1624-1631
上覆岩层垮落产生的动载荷通过巷帮煤体、巷内支护体以及巷旁支护体传递给底板,造成工作面后方一段距离的沿空留巷底臌变形加剧。为了控制上覆岩层垮落引起的底臌变形,在分析沿空留巷力学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底板力学模型,计算出沿空留巷煤帮弹性压缩区、塑性区、破裂区的宽度,以及煤帮对底板的作用力。应用关键层理论,确定顶板硬岩层位置及其破断顺序,以及垮断极限层的层位;采用顶板载荷条带分割法,计算出巷旁支护体对底板的作用力,并引入等效载荷的概念,构建底板等效载荷分布力学模型,将沿空留巷底臌与上覆岩层垮落紧密联系起来,分析上覆岩层垮落对底板的受力及变形影响,推导出底臌变形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垮落引起的底臌主要是由于塑性区煤体和巷旁支护体下方底板岩层高应力压剪破坏,以及巷道底板和采空区底板在强卸荷条件的拉伸破坏共同影响造成的。基于此,提出了降低塑性区煤体和巷旁支护体传递给底板的作用力,提高采空区冒落矸石对底板的作用力,防止巷道底板岩层拉伸破坏,巷旁支护体宽度、刚度与底板岩层强度相匹配等底臌防控措施,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对含孔洞缺陷和预制边裂纹的半圆盘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动态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试件边裂纹处的应力集中程度较试件内部的孔洞缺陷处的应力集中程度更加显著;当孔洞位于裂纹前方时,孔洞对裂纹的扩展速度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孔洞与边裂纹尖端距离的增加有所减弱;当裂纹再次从孔洞处起裂时,裂纹的扩展速度和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与孔洞贯通前相比,均出现较大的上升,试件S1、S2中,裂纹扩展速度分别上升了1070%、138%,相应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别上升了61%、67%;裂纹的扩展速度与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受裂纹前方附近孔洞周围应力场的影响,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98.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外部载荷会导致结构振动,从而引发燃烧不稳定。为了更好地理解燃烧不稳定性,预测外部载荷是很重要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首先,设计并加工了导弹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试验,提取典型模态振动频率,验证了所使用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该方法基于有限元模型开展仿真计算,神经网络由仿真结果中的足够样本数据训练,从而使神经网络能够识别典型载荷。搭建地面试验系统,开展地面激励实验获取相关数据,首先进行典型载荷识别,相对误差可达1.21%,验证了所训练神经网络的准确性和试验系统的可行性。随后对随机载荷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用所提方法识别随机动载荷相对误差小于1.82%,该载荷识别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对于导弹结构设计和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履带车辆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关系复杂,基于地面剪切位移的方法通常会用到对时间和位置的积分,模型较为复杂,无法直接应用到车辆的实时控制算法中。通常情况下,履带车辆转向分析会将接地压力看作连续线性分布或者多矩形分布,但是试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硬质土壤条件下,履带接地压力为多峰值分布,前述两种分布均不能体现接地压力的真实状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履带接地压力分布进行求解,提出了履带车辆接地压力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更符合硬质路面履带接地压力的真实状态,并被应用于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分析与验证。利用J.Y.Wong提出的垂向负载-剪切位移变化关系解决了垂向压力变化的同时剪切位移计算的问题,提出了履带车辆转向分析模型(以下简称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但是其复杂度仍然较高,为了进一步简化模型,借鉴轮式车辆轮胎侧偏角和滑转率的概念,利用履带车辆履带-地面剪切位移关系推导了简化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以下简称简化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复杂的积分或者求和,显著降低了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复杂度,能够应用于基于模型的无人驾驶履带车辆轨迹控制方法中,且模型精度接近前述履带车辆转向分析模...  相似文献   
1000.
以张家塬风电场工程为背景,根据其单桩竖向浸水载荷试验,对其中2#和28#试桩在天然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桩顶沉降和桩身弹性压缩变形与荷载关系以及2#和28#试桩在浸水期间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桩顶沉降和桩身弹性压缩变形与荷载关系、浸水后桩身轴力传递与负摩擦力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