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68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60篇
化学工业   1787篇
金属工艺   55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979篇
矿业工程   50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86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16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4篇
冶金工业   103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制备石棉制品粘合用羧基丁腈胶乳,分别在500mL聚合瓶和30L聚合釜中,优选出了如下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烷基苯磺酸盐用量2—5份(质量份),过硫酸盐用量1—2份,羧酸用量1—5份,丁二烯/丙烯腈为1.5—2.0;聚合温度30—50℃;聚合时间12—18 h;采用两次加料方式。按上述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分别在400L和8m~3聚合釜中进行了验证,所得胶乳性能为:总固物含量45%。pH值7.5—10,粘度80mPa·s,相对密度0.9900—0.1000,结合丙烯腈含量30%,结合羧酸含量2%—5%,平均粒径0.15—0.25μm。该胶乳与石棉制品的粘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92.
以自制甲基丙烯酸蔗糖酯(MASE)、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烯丙基磺酸钠和烯丙基聚乙二醇(A PEG )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自由基共聚法合成蔗糖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研究了反应时间、蔗糖酯含量及引发剂用量对蔗糖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动度测试、红外光谱表征及黏度对减水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各组分物质的量nAA :nMAA :nSAS :nAPEG :nMASE =3∶1∶2∶1∶0.2,MASE含量为4.9wt.%,引发剂为单体用量1.9wt.%,反应时间为5h时合成的减水剂性能最好。在水灰比为0.29,折固掺量为0.3w t .%,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340mm。  相似文献   
93.
提出一种适用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复合矿物混凝土激发剂,研究了在不同养护条件、不同掺量下,激发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各龄期强度的影响,结合XRD,SEM物相检测探讨了激发剂作用机理,并在连江可门港口泊位工程中试用,测试了掺激发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宏观测试结果表明所研激发剂I型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不大,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且对后期强度及长期耐久性能无不良影响;微观分析表明激发剂I型的掺入加速了C2S,C3S等矿物的水化,并激发了粉煤灰、矿粉的二次水化反应,混凝土强度发展拐点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94.
笔者在本文中,对聚羧酸系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做了具体分析,通过研究水泥的碱含量、掺入量和细度等对聚羧酸系外加剂的相容性。在探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水泥对聚羧酸系外加剂相容性的规律,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为,JX-5聚羧酸系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5.
以废弃木薯秸秆为原料,经碱化、添加巯基官能团进行改性得到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吸附剂的对Cu(Ⅱ)和Zn(Ⅱ)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木薯秸秆成功引入巯基基团。经过巯基改性后的木薯秸秆的吸附量得到提升,吸附量随p H的升高而增大,在30 min内吸附量可迅速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对Cu(Ⅱ)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模型,近似于单层吸附,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5.36 mg/g;对Zn(Ⅱ)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理论最高吸附量为60.24 mg/g。两者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双(2–羟基乙基)二硫醚(DTBO)为硬段,聚四氢呋喃(PTMG)为软段,β–巯基乙醇(ME)为封端剂,制备巯基封端且含双硫键的聚氨酯(PUR)预聚物,利用巯基易氧化的特点,用H2O2/NaI进行氧化,合成分子链内和分子链端均含有双硫键的自修复交联PUR。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和电子拉力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PUR的结构及PTMG与ME的物质的量之比对PUR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系列交联PUR都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和良好的热性能,当DTBO和PTMG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总二元醇的40%和60%时,PUR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6 MPa,在60℃热处理8 h条件的自修复率为80.8%,且该试样经三次自修复后,自修复率仍可达到50.0%。  相似文献   
97.
2—巯基苯并噻唑在铜表面的吸附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值大于6时,2-巯基苯并噻唑(MBT)在银和铜表面具有相同的吸附状态;随溶液pH值降低,部分吸附的硫醇离子逐渐异构化为硫酮,破坏了MBT平面吸附层。在pH值高于3时,MBT在铜表面仍然以其分子平面平行于表面,起到阻挡侵蚀分子的作用,由此可知在弱碱性溶液中它对于铜有更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8.
在Ag电极表面制备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接触角等方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组装膜的致密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饰后电极的CV曲线峰电流减小、还原峰位发生负移及峰电位差增大,说明MPS已经在Ag电极表面成膜,对电子传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膜的致密性受组装液浓度及组装时间的影响,当MPS的浓度为0.1 mmol/L、组装时间为6 h时,抑制电化学反应的效果较好,组装膜成膜状况较为理想.对不同水解时间接触角的分析表明,水解时间不同,MPS尾基的水解自聚度不同,延长水解时间能提高组装膜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99.
利用氨基化离子液体修饰的氧化石墨烯(IL-r GO)、电沉积纳米金(dp Au)和巯基-β-环糊精(β-CDSH)构建手性传感界面,并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该传感界面对多巴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其中,氨基化离子液体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和电沉积纳米金能有效促进电子的传递,催化多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巯基-β-环糊精作手性选择剂,识别多巴对映异构体。实验发现,D-多巴在传感界面的电流响应信号明显大于L-多巴,且峰电流差值达到88μA,说明研制的传感体系与D-多巴的作用更强。在1.0×10-5mol/L至5.0×10-3mol/L浓度范围内,D-多巴和L-多巴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响应,检出限分别为2.1×10-6 mol/L和3.3×10-6mol/L(S/N=3)。该传感器制备简单、响应快速、检测灵敏,可用于手性化合物的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B3LYP/6-31G*水平,系统研究氨基甲叉羧酸化合物和氨基甲叉膦酸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阻垢缓蚀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分子中对缓蚀阻垢性能影响较大的是羧基和膦酸基上的氧原子,其电荷对阻垢效果的贡献很大,相关系数达到0.989,其亲核Fukui指数对缓蚀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相关系数达到0.927,缓蚀性能与轨道能量关系一般,相关系数达到0.740,分子中氮原子的电荷和亲核Fukui指数对缓蚀阻垢性能都有影响,说明此类化合物缓蚀作用主要是功能基团上的氧原子提供电子给金属形成п键,阻垢作用主要是功能基团上的氧原子与方解石的钙原子形成离子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