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5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303篇
电工技术   347篇
综合类   495篇
化学工业   3309篇
金属工艺   1365篇
机械仪表   734篇
建筑科学   331篇
矿业工程   712篇
能源动力   130篇
轻工业   495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151篇
武器工业   107篇
无线电   3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82篇
冶金工业   708篇
原子能技术   184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太阳能发电技术中传热性能的优劣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程度。选用石墨作为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添加剂与三元混合熔盐(K2CO3-NaCl-Li2CO3)按照石墨质量分数为5%、10%、15%进行混合制备,使用TC3000通用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定16种试样的导热系数。并测试经历300次循环储能、释能实验试样的导热系数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的混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最高可提升至原混合材料的3.38倍,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5%时,混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大。在经历300次储能、释能实验后,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浮动不高于15%。石墨作为强化材料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强化材料的传热性能,具有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物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并在其表面原位合成了碘氧化铋(BiOI),构筑了石墨相氮化碳-碘氧化铋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DR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iOI与g-C3N4物质的量比为0.5时,BiOI/g-C3N4催化剂具有高分散的BiOI颗粒及适中的禁带宽度,吸附和降解甲基橙性能最佳。回流温度为120 ℃时制备的BiOI/g-C3N4催化剂具有适中的粒径、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浓度,吸附和降解甲基橙性能最佳,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熔盐电化学转化方法,可将碳污染物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石墨化产物。本文综述了熔盐电化学石墨化的工艺流程、产物的结构特征与转化机理。详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铝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前景,突出了转化和利用丰富的二次碳资源实现高附加值应用的高效策略。最后,对开发熔盐电化学石墨化与规模化低能耗电解技术、构建先进高温熔盐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与定量化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电化学石墨化微观转化机理、推动石墨化产品的工程化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4.
在650、680和710 ℃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碳质量分数为0.66%的淬火高碳钢进行了石墨化处理,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石墨化过程的组织进行金相分析,以及利用组织转变动力学理论,绘制了其石墨化过程的动力学曲线,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在石墨化过程中,淬火马氏体首先向析出碳化物的稳定状态转变,且在碳化物为渗碳体Fe3C时,石墨粒子析出速度开始明显增加;基体组织中针叶状α-Fe发生再结晶,由等轴状铁素体逐步代替针叶状的α-Fe;铁素体中的碳含量随着石墨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即由过饱和状态转变为稳定态,碳含量在石墨粒子中突变增为峰值,而铁含量则突变降为谷值,由此表明,渗碳体分解的碳向石墨核心扩散,铁自石墨核心处扩散出来,而形成石墨粒子;石墨粒子面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S形状,即该动力学过程符合动力学模型JMAK(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方程,且该方程中的n值为1.5~1.7。   相似文献   
105.
王畅  于洋  倪有金  王林  付光  李金宝 《中国冶金》2022,32(10):97-104
为了减少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从无限冷硬轧辊的组织及其氧化特性的角度对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呈现疤体形貌特征,疤体周围开裂区域存在氧化铁皮残留,疤体内微量元素呈现出高镍、低铬和低硅的特点,与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的成分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存在耐磨颗粒尺寸不均和石墨相球化不完全等问题。由此提出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主要源自轧制过程中无限冷硬轧辊在使用时表层氧化铁皮剥落和热疲劳开裂的交互作用。采取优化热轧排产制度和精轧机组负荷、加强对轧辊质量轧辊冷却水和润滑剂的管控以及提高轧辊表面质量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总结了石墨高速加工机床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国外石墨高速加工机床的主要机型及其基本性能,为石墨高速加工机床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石墨和碳化物形态对高镍奥氏体铸铁热冲疲劳裂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昌  熊国庆 《球铁》1989,(2):18-20
  相似文献   
108.
大型风电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轮毂为例,介绍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球墨铸铁件生产工艺进行的试验研究。通过优化铸型工艺,采用适当的浇注系统和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选择合理的化学成分,控制球化处理与孕育处理,可生产出各项性能指标合格的风电铸件。  相似文献   
109.
刘瑞玲  王丽娟等 《铸造工程》2002,26(3):11-12,15
通过一系列试验表明,严格控制高磷铸铁中各元素含量,并进行孕育处理,可以达到用户对高磷铸铁的组织和性能要求,当Si含量在2.0%-2.4%,Mn含量≥0.57%时,基体中珠光体含量可达98%以上;当磷含量降到一定程度(0.63%)时,磷共晶呈断续网状;通过用Si-Ba合金对铁水进行孕育,提高了石墨化能力,形成了A型石墨;另外,磷共晶量较高时,少量铁素体并不能降低铸件硬度,通过实验室小批量生产,经随机抽样检查铸件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0.
热压变形对灰口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灰口铸铁(HTl50)在900℃大压下量塑性变形后石墨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石墨片逐渐趋于平行分布;变形过程中发生了碳的回溶,同时伴随着石墨片的断裂;石墨片体积分数及片间距随压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