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5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428篇
电工技术   1218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1898篇
化学工业   707篇
金属工艺   194篇
机械仪表   362篇
建筑科学   8703篇
矿业工程   626篇
能源动力   386篇
轻工业   160篇
水利工程   3779篇
石油天然气   609篇
武器工业   46篇
无线电   5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8篇
冶金工业   467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13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1986篇
  2013年   1120篇
  2012年   1538篇
  2011年   1660篇
  2010年   1516篇
  2009年   1647篇
  2008年   1421篇
  2007年   1763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081篇
  2004年   925篇
  2003年   816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提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增强综合国力和地区竞争力、促进京津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中线工程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以及水环境保护、生态完整性与重要敏感生态问题、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等宏观影响的评价研究,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生态修复、防护与保护的战略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三峡工程进入2002年后工程建设的新特点,并对工程下一步两个重点项目三期截流和碾压混凝土围堰的技术难点和工期安排做了深入分析。另外,作者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中国三峡总公司自身情况,对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亦做了深入探讨。借助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品牌优势和资本实力,吸收其它形式的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三峡电价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依靠科学管理,实现电力生产利润最大化,深化内部改革等措施,促进中国三峡总公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乡镇供水作为水利开发建设中的一个新领域,设计工作是龙头,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阐述了乡镇供水工程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对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4.
三峡水库减淤增容调度方式研究——多汛限水位调度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建军  林秉南  张仁 《水利学报》2002,33(3):0012-0019
本文建议在汛期中小流量时(Q<35000m3/s),将坝前水位维持在148~151m;出现汛情且流量更较大后,将坝前水位降低到143m;入库流量大于35000m3/s且短期预报将出现大于十年一遇洪水时,预泄洪水到135m.按这一调度,汛期约80%时间可以维持在较高水位,一般洪水期。汛限水位143m不影响坝区通航,135m水位迎洪可大量增加防洪库客。到100年后可减淤30亿m3,增加防洪库容约40亿m3.变动回水区减淤40%,优化了坝区水沙搭配,可改善通航条件。降低库区洪水位,缓解防洪与移民的矛盾。可对发电带来较大好处:提高发电效益,减少粗沙过机。初期水库排沙比大于原方案,可减轻下游冲刷。同时,可减小三峡汛初泄水与鄱阳湖防洪的矛盾。  相似文献   
25.
孤岛油田西区注聚区1997年3月投入注聚后,高渗层得到有效封堵,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注聚期间,通过实施注聚区外围水井降水或停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和调整注聚井注入速度等开发措施,扩大了聚合物波及体积,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6.
黄河流域委属大河控制站站网布局分析检验与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论述了黄河流域委属大河控制站的基本情况,通过资料分析,按“直线原则”计算了黄河大河控制站布站数目的上、下限,并调查分析落实了各河段近期和中长期治理开发对水资料的需求,确定各河段测站数目的采用值;对照现有站数,结合测站位置,功能,测验,生活条件等,逐段逐站进行审查,综合评估,决定测站的撤,迁,留,并对密度不足的河段提出了设站意见。  相似文献   
2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玫  王军良  韩侠  刘刚 《人民黄河》2001,23(10):11-12
在受水区缺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水工程可调水量的确定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水河流及引水坝址径流量;二是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三是引水水库工程规模。在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后,提出各引水坝址可调水量占坝比径流量的比例在70%左右比较合适,按现阶段推荐的两种方案,可调水量可达160亿-170亿m^3.  相似文献   
2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及范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规模约170亿m^3,其中第一期调水40亿m^3,第二期调水50亿m^3,第三期调水80亿m^3。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2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30.
万家寨引黄工程安全监测工程随主体工程分布于全线,并与全线自动化控制工程连接,实现近地/远地控制式的运营管理,本文将国际Ⅱ、Ⅲ标段安全监测工程作为典型代表工程,主要介绍安全监测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监测项目和断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