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63篇
  免费   5781篇
  国内免费   3342篇
电工技术   1637篇
综合类   4418篇
化学工业   10185篇
金属工艺   6013篇
机械仪表   5936篇
建筑科学   3377篇
矿业工程   1942篇
能源动力   1653篇
轻工业   6623篇
水利工程   1595篇
石油天然气   1618篇
武器工业   540篇
无线电   44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41篇
冶金工业   1827篇
原子能技术   550篇
自动化技术   3894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1077篇
  2022年   1486篇
  2021年   1923篇
  2020年   2056篇
  2019年   1893篇
  2018年   1850篇
  2017年   2173篇
  2016年   2155篇
  2015年   2269篇
  2014年   2992篇
  2013年   3844篇
  2012年   4044篇
  2011年   4192篇
  2010年   2917篇
  2009年   2946篇
  2008年   2744篇
  2007年   3434篇
  2006年   3152篇
  2005年   2548篇
  2004年   2093篇
  2003年   1773篇
  2002年   1614篇
  2001年   1340篇
  2000年   1209篇
  1999年   1020篇
  1998年   827篇
  1997年   763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514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抛光冷轧钢板气体氮碳共渗时氨流量对共渗层表面粗糙度和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表面粗糙度仪对氮碳共渗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流量的增大,氮碳共渗层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表面组织细小致密。当氨流量小于1.0m^3/h时,表面粗糙度随共渗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钢板表面粗糙度与工件在炉中的位置和排布方式以及氨分解率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提高硅烷试剂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溢  滕毅  唐守渊 《腐蚀与防护》2002,23(5):193-195
硅烷试剂(SA)在金属防腐蚀和提高表面外涂层附着方面的应用是一崭新应用领域,本工作研究了该技术工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SA溶液的稳定性,针对提高稳定性的外加试剂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溶液状态和电导率及其它一些相关参数与稳定时间关系的研究,得出可有效提高SA稳定性的添加剂,同时由相应的工艺试验,检验在这些影响因素下稳定性对硅烷膜的耐蚀性及再处理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Ni-P-金刚石粉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及内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图像处理仪定量计算了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的体积百分数。结果表明,随镀液中金刚石粉添加量增加,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也增加;金刚石粉在镀层中呈均匀分布。同时,测定了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结果指出,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增加,硬度、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994.
材料表面技术的研究及双辉技术在防腐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高能束表面改性及其它表面处理技术的新进展,讨论了利用双辉离子渗技术处理后碳钢对酸液的耐腐蚀性能.经双辉技术处理后的碳钢试样在稀硫酸和富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细粒度金刚石油石,对氧化锆工程陶瓷进行了超声珩磨与普通珩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条件对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破碎影响较大:1)超声珩磨的表面和普通珩磨表面相比,磨削沟槽不仅宽且底部平坦,网纹较均匀,珩磨沟槽的顶部较平整,并且不存在断续现象。2)普通珩磨的延性域加工临界磨削深度不超过1.5m,而超声珩磨方式下,其延性域临界磨削深度可达到3μm。3)普通珩磨方式下,在磨削速度100~150r/m,磨削深度1.0~1.5μm时,可取得较低粗糙度值;超声珩磨方式下,在磨削速度150~190r/m,磨削深度1.0~1.5μm时,取得较低的粗糙度值,同等条件下比普通珩磨低1~2级。  相似文献   
996.
论述碳酸盐沉积层的自然形成过程,解释了碳酸盐层对金属表面的天然防护机理;提出利用碳酸盐层防腐的新概念,探索出了人为形成碳酸盐沉积层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97.
阴极电弧离子沉积TiN/Ti镀层腐蚀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线性极化、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基片偏压上阴极电弧沉积TiN/Ti镀层在50×10-6g/g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对镀层腐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基片偏压–400V时,镀层耐蚀性能好;镀层表面的针孔是诱发镀层和基材体系发生点蚀、电偶腐蚀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碳技术在本底真空度为 5×10-3Pa 的高真空下,用 99.999%的高纯氩气进行无氢渗碳。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氢元素,实现了无氢渗碳。试样材质为 TA1 工业纯钛,用透射电镜(TEM)观察渗层结构;X 射线衍射(XRD)测定渗层的相组成;用 M200 耐磨试验机测定渗碳试样的耐磨性能;渗碳试样的磨痕表面状态用 TR240型粗糙度仪测定。渗碳层厚度大于 100 μm。表面层生成的是 TiC,基体仍为 α-Ti。近表面渗层维氏硬度为 6 000 MPa,表面的硬度远大于此值。摩擦系数 0.11。纯钛经过无氢渗碳后,与未经过处理的纯钛相比磨损量仅为纯钛试样的1/1 592.5。研究得出:钛材经过双辉等离子无氢渗碳后,不仅提高了表面的硬度,同时降低了摩擦系数,因而使耐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铬技术,对T8钢进行了900℃温度表面渗铬合金化;使用GDA750.测量了试样渗铬合金层中Fe、Cr和C等元素的浓度分布。通过热力学分析计算,研究了渗铬合金化层形成过程中碳迁移机理和规律。指出驱动碳迁移的动力是碳的括度梯度,并推导出富碳区碳质量分数随铬质量分数变化的数学关系式:w(C)=0.8 0.3536w(Cr)。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00.
结晶器失效分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目前结晶器广泛应用的电镀工艺镀层的优缺点,分析了连铸机结晶器的工作特点和失效原因,并对连铸结晶器热喷涂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目前非晶化技术、纳米化技术以及热喷涂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热喷涂技术结合非晶化技术、纳米化技术对连铸结晶器进行表面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