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37篇
化学工业   885篇
金属工艺   41篇
机械仪表   52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161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76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9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以地沟油为基本原料,经过水解、环氧氯丙烷开环酯化、与油酸脱水酯化、季铵化等化学过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地沟油的双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特征基团进行表征,并进一步使用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测定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最后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考察了所制备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82.
钽铌矿捕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苯甲羟肟酸、C_(7~9)羟肟酸和油酸分别对钽铌矿、石英、长石三种纯矿物进行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对钽铌矿有较强的选择捕收能力,在pH6.0~10.0范围内捕收效果最好,苯甲羟肟酸与辅助捕收剂WT_2以质量比3:1组合使用时,提高了分选指标,起到了“1+1>2”的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83.
采用氯化钙作为石英的活化剂,玉米淀粉作为地开石的抑制剂,油酸钠作为捕收剂,在pH=12.0的条件下研究了使-2μm石英与地开石分离的浮选。研究发现了地开石可用玉米淀粉选择性地絮凝和抑制,石英和地开石的分离效果令人满意。玉米淀粉在地开石上优先吸附,通过氢键使其表面亲水,是由于玉米淀粉与地开石间的静电斥力较弱,因为在碱性pH范围中,地开石的负电荷远低于石英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84.
硅线石与捕收剂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CNDO/2法计算了硅线石晶体中各离子的电荷分布以及捕收剂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四胺与硅线有相互作用的双原子能及吸附热.根据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分析了硅线石与捕收剂的成键机理,认为油酸钠为化学吸附,十二烷基磺酸钠为物理吸附.同时预测了这三种捕收剂的捕收力:油酸钠>十四胺>十二烷基磺酸钠,这一预测结果在浮选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85.
化石燃料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寻找生物燃料等可持续、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3D花球状Bi2SiO5,并用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油酸与甲醇的光催化酯化反应。为了解Bi2SiO5催化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表征,且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反应产物成分组成。酯化反应产物油酸甲酯的产率通过1H NMR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精确可靠。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最优反应条件为:醇油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70℃、光照反应时间为6h,油酸甲酯产率为28.8%。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结果显示油酸甲酯选择性高达100%,且催化剂循环3次后油酸甲酯产率仍可达26.8%,稳定性强。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表明,Bi2SiO5光催化酯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基自由基(·O2-)。基于Bi2SiO5首次用于光催化酯化反应,为解释其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因,提出了其光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6.
氟元素主要存在于磷矿和萤石等矿物中,这些矿物中都伴生有方解石脉石矿物,在浮选分离的弱酸条件下,矿物表面的F-会部分溶出并吸附到矿物表面,从而影响矿物表面性质。本文研究了F-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及其对方解石表面性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矿浆pH 值为5.5时,F-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90 min时方解石对F-的吸附达到平衡。在油酸钠(NaOL)为捕收剂时,F-的存在会降低方解石表面的疏水性。通过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表明,F-会和方解石表面的Ca2+反应生成CaF2沉淀,占据方解石表面的Ca位点,降低NaOL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87.
《应用化工》2022,(9):2257-2260
在氟化镁基催化剂作用下,以催化氟化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HCFC-343jfd)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E-HFO-1336mzz)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应温度、物料比、接触时间及催化剂的寿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0℃,HF与HCFC-343jfd的摩尔比为15∶1,停留时间6 s,在该条件下,HCFC-343jfd的转化率为100%,E-HFO-1336mzz的选择性为95.1%,且连续反应300 h后,HCFC-343jfd的转化率>99.0%,E-HFO-1336mzz的选择性>94.5%。采用新型无铬催化剂,获得了最佳E-HFO-1336mzz反应工艺,具有较高的氟化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应用化工》2022,(8):1565-1568
为了探究防锈剂三乙醇胺硼酸酯(TB)对水基润滑添加剂妥尔油酸二乙醇酰胺(TOAD)性能影响,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良的水基润滑剂,选择2 g TOAD分别与15 g的TB复配出100 g的水基液为研究对象,分别参照GB/T 3142—1982、GB/6144—2010探究其极压抗磨、防腐防锈性能。研究表明,TB极压值小于98 N,极压性能差,但可以极大提高TOAD的极压抗磨性能。2%TOAD水基润滑液不具有腐蚀性,但防锈作用不强;TB水基防锈液防锈效果好,但对铝合金具有腐蚀作用;TOAD与TB复配液表现出更好的防腐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89.
《应用化工》2022,(5):838-840
使用定量二氧化碳法合成了高碱值的油酸镁清净剂,并优化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油酸镁清净剂产品碱值和粘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活性-60氧化镁与油酸摩尔比7∶1,甲醇的量5 m L,氨水的量2 m L,二氧化碳压力3 MPa,过碱化时间60 min)下,可以得到碱值为352 mg KOH/g的油酸镁清净剂产品。红外光谱(IR)表明,最终产品含有碳酸镁颗粒。  相似文献   
90.
油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因现行生产工艺存在污染环境、腐蚀设备、反应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使其生产受到了一定制约,为此,提出了一种无催化"两步法"合成油酸甲酯的工艺路线。文中在"两步法"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油酸甲酯合成反应动力学。采用积分法分析了在293,298,303,308,313 K下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二步反应均符合二级反应特征,反应遵循四面体机理,并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方程式。根据得到的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确定了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21.6 kJ/mol和115.2 kJ/mol,频率因子为2.76×1019和4.03×1018。在实验293—313 K温度范围内,通过实验对得到的动力学方程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值与动力学方程计算值相符合,说明得到的动力学方程是可靠的,为"两步法"合成油酸甲酯的工业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