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8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21.
以Alcalase蛋白酶在温度50%、pH8.0条件下,对以水剂法从菜籽中提取的含油菜籽蛋白酶解处理,研究表明:含油菜籽蛋白乳液的固形物颗粒度对酶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总的趋势是颗粒度越小,酶促反应速率越大;酶催化水解速率随水解进程呈指数下降,在反应过程中过高的底物浓度会引起酶的抑制失活,在此基础上由实验数据推导出描述催化水解含油菜籽蛋白的动力学方程,由此通过控制酶与底物浓度之比、反应时间,可以控制水解作用的程度,指导和优化酶促反应。  相似文献   
422.
《粮油加工》2014,(7):89-89
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6月份报告显示,2014/2015年度欧盟油籽(包括大豆、油菜籽以及葵花籽)产量预计为3034.2万t,上年为3103.8万t。  相似文献   
423.
油菜籽、亚麻籽为原料,压榨饼残油率为指标,研究两种油料的压榨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油料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环境温度对两种油料压榨饼残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油菜籽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3%、入榨温度65℃、环境温度2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油菜籽压榨饼残油率为9.32%;亚麻籽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3%、入榨温度65℃、环境温度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亚麻籽压榨饼残油率为8.01%。物性测试结果表明,亚麻籽的硬度、脆性大于油菜籽的;两种油料子叶细胞及其压榨饼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经过压榨油料细胞结构严重变形并被破坏,实现了油脂与压榨饼的液固分离。  相似文献   
424.
纵横信息     
正2014年我国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LYXXW)食药纠纷新规出台消费者权益保障"升级"  相似文献   
425.
彭星星 《中国油脂》2021,46(10):110-11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地区多个品种油菜籽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各油菜籽品种所含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17种脂肪酸,脂肪酸种类比较丰富;油菜籽中含量较多的脂肪酸有油酸、芥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各品种油菜籽间油酸、芥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差异较大,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差异较小;杂交、丰油10号和杂双5号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油酸、亚油酸来源,搏优6号和皖油13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花生一烯酸来源,南阳红、秦优9号、花菜子和四月红油菜籽可作为丰富的芥酸来源,杂双5号油菜籽可作为低芥酸菜籽油的原料来源;种植土壤对杂交油菜籽脂肪酸含量影响较大,而丰油10号油菜籽脂肪酸含量不受种植土壤的影响,无论是杂交油菜籽还是丰油10号油菜籽,在相同种植土壤条件下,即使来自不同地区,同品种油菜籽脂肪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6.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油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微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固相萃取头30/5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3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C-MS鉴定出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少量酸、酯类物质及杂环类等多种组分,其中烃类含量最高;3-辛酮、苯乙酮、苯乙醛、苯乙醇、以及十九烷、二十一烷等烷烃类化合物仅在霉变油菜籽中检出。结论该方法可较好地区分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  相似文献   
427.
2003/2004年度油菜籽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菜籽产量位于世界油料产量第二位,仅次于大豆产量,是世界上主要高含油油料作物,其产品菜籽油的产量位居世界植物油产量第三。我国是世界油菜籽主产国之一,油菜籽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菜籽油是  相似文献   
428.
油菜籽饼粕脱毒方法的评述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29.
关于"双低"菜籽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外“双低”菜籽油的发展概况双低菜籽油被誉为基因工程出现前,20世纪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的一个里程碑。虽然2000多年前就有了野生的油籽油菜,但直到1936年加拿大才第一次人工种植这种作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各种食用油料需要量急剧增加,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加拿大开始作为食用油使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菜籽油中的芥酸会沉积在啮齿动物的心脏、骨骼、肌肉中,从而质疑它的安全性,1956年,加拿大禁止继续在食品领域使用菜籽油。此后,加拿大农学家培育了含有低芥酸和低硫苷(β-硫代葡糖苷酸)的油菜籽品种。由于加工时硫…  相似文献   
430.
我省是油菜籽主产区,油菜生产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菜籽油是我省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油菜产业关系我省国计民生,是一种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油菜籽产业优势,需搞好产业化经营,选育"双低"良种实现优质高产和创新壳仁分离冷榨油制油"加工工艺,提高主副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