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3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86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36篇
化学工业   1201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250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5764篇
水利工程   110篇
石油天然气   529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4篇
冶金工业   83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发明为一种葡萄糖生产中的液化工艺,其特点是淀粉乳经一次喷射液化后,是以“低进高出”的方式流经层流罐保温处理的,具体地说是由第一个层流罐底部进人,由顶部流出,再依次逐一从下一个层流罐的底部进人,由顶部流出,然后再进人二次喷射液化。本工艺的优点是淀粉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效果好,蛋白质凝絮和淀粉分散效果好,液化更彻底,糖化更完全,转化率高,糖液DE值可稳定在98.5%以上。  相似文献   
52.
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对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来说,破乳剂浓度在0~100 mg/L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分水率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破乳剂浓度继续增加,原油乳状液的分水率有所降低。而原油与含聚合物的水溶液间的界面张力随破乳剂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界面剪切粘度有一最小值。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降低是乳状液稳定性降低与分水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模拟的含酚废水,采用新型技术对乳状液膜法脱酚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对所采用的制乳设备———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对制乳率、提取设备———旋转填料床对脱酚率、破乳设备———无机微孔膜法破乳的重要参数(如透过压方式、膜孔径等对膜通量和破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破乳后的油相回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的制乳效率可达99.90 %以上,脱酚率可达99%左右,且瞬间完成;膜孔径越小,破乳率越高,膜通量越小;外压内抽方式的破乳效果优于单外压方式的破乳效果。对于粒径为5~2 5 μm乳液,用膜孔径为2 .0 μm的SiC微孔膜,在外压为6 0kPa、内负压为30kPa的外压内抽破乳方式下破乳,破乳率可达96 .4 % ,膜通量可达90 0L·(m2 ·h) -1。  相似文献   
54.
孙克  张春华 《农药》1996,35(8):28-29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乳氟禾草灵的含量,选用OV-17固定液,Gas-ChromQ为担体制备色谱柱,以苯二甲酸二正戊酯为内标物。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31,变异系数为0.34%,乳氟禾草灵的回收率在99.21-100.70%之间。  相似文献   
55.
本文采用PAC液的不同方式处理乳化废液,得出酸性的PAC液破乳除油效果理想的结论,并且据此对某化工厂的含AlCl_3酸性液以及酸溶絮渣后的混合液做了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新型无机复合混凝剂ISF-01对日用化学工业废水的絮凝、破乳效果及混凝剂用量和体系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它无机絮凝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ISF-01混凝剂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对日用化学工业废水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与传统混凝剂相比,它具有破乳性能好、投药量少、絮体沉降速度快、上清液透光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环烷酸钙、油酸钙、正丁醇4种处理剂对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所得实验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在模型训练中,采用了神经网络集成来提高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神经网络集成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单个子网,其中老化前的平均误差率为7.85%,最大误差率为22.34%;老化后的平均误差率为5.75%,最大误差率为14.53%。  相似文献   
59.
介绍用酸破乳回收碱洗乳水的一种工艺过程。经实验室小试表明,该工艺污水含油和COD的脱除率均达99.99%以上,技术可靠,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0.
黄芩甙纳米乳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黄芩甙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液体石蜡和维生素E油为油相,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黄芩甙纳米乳,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icomp388/ZetaPALS激光粒度测定仪分别考察了其形态和粒径;通过恒温加速实验检验了其稳定性。黄芩甙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5.3±0.27)nm,恒温加速实验结果显示其未分层,仍为澄清透明纳米乳状液。纳米乳质量稳定,能提高黄芩甙的溶解度,且有很好的皮肤渗透性,提高了化妆品在皮肤上的延展性,可望用作皮肤化妆品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