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1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腐竹食品的现代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传统的腐竹生产工艺 ,充分融入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介绍了一系列腐竹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改良后的生产新技术能充分利用大豆的蛋白质资源 ,改变产品单一化生产模式 ,使所生产的产品更具有新颖性和现代感 ,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从根本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2.
李霖 《烹调知识》2005,(7):54-54
在中国人的菜谱中,咸菜、腌萝卜、酱瓜、咸肉、腌鸡、咸鱼以及辣酱、腐竹等等,都是饭桌上的家常菜。但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媒体上常有文章奉劝人们少食或不食腌制品,其理由是说用食盐腌制的食品中多硝酸盐,而硝酸盐在人的胃内还会转化为N-亚硝胺,从而引发胃癌。有的科普文章干脆说多食腌食制品是胃癌主要因素,此说主要是因为N-亚硝胺会引发癌症,而硝酸盐在化学结构上与之相近。许多人对此将信将疑,因为国内外专家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并未发现硝酸盐在人体内会转化成N-亚硝酸,也未发现硝酸盐会致胃癌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3.
钟银飞 《安徽化工》2016,42(6):104-106
按照GB/T 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标准中第一法(乙基己二醇-三氯甲烷萃取姜黄比色法)和第二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市场流通领域抽查的一批腐竹中的硼砂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由于硼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大豆等农作物均含有硼的本底,给硼砂的非法食品添加判定带来困难,分析讨论食品中硼砂的本底及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4.
以水为溶剂,超声提取腐竹中甲醛,用盐酸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研究了盐酸苯肼、铁氰化钾、酸度对显色的影响。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0.001μg/mL,甲醛测定回收率95.6%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 1.99%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 1.99%3.10%。该方法测定腐竹中微量甲醛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5.
《中国防伪报道》2011,(12):37-38
豆香浓郁的腐竹,是国人特别喜爱的传统食品。但有不法分子,竟使用"吊白块"、乌洛托品溶液等有毒有害,甚至致癌物质为原料,大量生产"毒腐竹"销往各地。日前,长沙市公安局宣布,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由湖南长沙公安机关牵头,联合上海、福建、江西等省  相似文献   
126.
腐竹烧鸭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丰富的食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私馈赠。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在亲人们举家团圆之际,除了传统的月饼,还会有鸭子、芋艿、毛豆、梨、葡萄等时令美味,它们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带给亲人团聚的温馨和举杯共饮的美妙,更带来合家欢乐的融融亲情。  相似文献   
127.
腐竹在制作过程中颜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通过测定腐竹制作过程中豆浆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浓度的变化,对腐竹色泽变化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从而找到腐竹护色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揭皮次数的增加,豆浆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浓度上升;氯化钙、氯化镁的添加,连续煮浆的方法护色效果均显著,其中氯化镁浓度为0.375mg/m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8.
以Fe3O4/P(St-4-VP)为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5个因素,优化了Fe3O4/P(St-4-VP)对色素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究了Fe3O4/P(St-4-VP)的吸附模型。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腐竹中的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的柠檬黄。结果 Fe3O4/P(St-4-VP)对色素的最佳吸附pH:碱性橙Ⅱ为pH 7.0,柠檬黄为pH 3.0;最佳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分别为5 min、振荡吸附、1.0 mg和Fe3O4:P(St-4-VP) (m:m)=2:1。Fe3O4/P(St-4-VP)对碱性橙Ⅱ和柠檬黄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载量分别为116.5 ?g/mg和183.8 ?g/mg。将该材料应用于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26%~1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12%~3.35% (n=6)。结论 Fe3O4/P(St-4-VP)对碱性橙Ⅱ和柠檬黄色素有较好的吸附性,可快速将色素从样品中分离,洗脱方便可回收,可用于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9.
130.
羊头肉炖豆腐;什锦蒜香鳕鱼;铁锅酥肉炖腐竹;朝阳翡翠绵鱼丁;旺旺菜汁焗鲈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