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17篇
  免费   1940篇
  国内免费   1677篇
电工技术   2052篇
综合类   2098篇
化学工业   8666篇
金属工艺   1166篇
机械仪表   964篇
建筑科学   1981篇
矿业工程   1421篇
能源动力   1200篇
轻工业   3019篇
水利工程   811篇
石油天然气   3295篇
武器工业   220篇
无线电   18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06篇
冶金工业   3565篇
原子能技术   341篇
自动化技术   1694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1045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035篇
  2020年   1016篇
  2019年   1002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765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1004篇
  2014年   2072篇
  2013年   1630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730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724篇
  2008年   1922篇
  2007年   1619篇
  2006年   1452篇
  2005年   1492篇
  2004年   1379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1051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889篇
  1999年   772篇
  1998年   718篇
  1997年   682篇
  1996年   648篇
  1995年   613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351篇
  1989年   33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稠油油溶性降粘荆被认为是解决稠油开采和输送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捌油高粘的内在根本原因,并通过加荆前后对稠油粘温曲线的对比、透射电镜图像的对比以及DSC曲线的对比,分析稠油加荆前后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油溶性降粘荆的降粘机理。  相似文献   
32.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化射孔方案;配套应用粉陶降滤和控制缝高等技术优化了水力压裂工艺。2004年共对11口井实施了大型水力压裂,平均加砂量为42.5m3,平均加砂强度为1.6m3/m,累积增产原油达2.75×104t。  相似文献   
33.
几种酚类抗氧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抗氧剂对6种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向加氢基础油中加入0.25%(质量分数)抗氧剂2246-S和RHY510(含硫酚类抗氧剂),可使HVIWH125,HVIWH150,HVIWH500,KN4006,KN40105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诱导期由27~88min提高到226~397min;使HVIWH125,HVIWH150,HVIWH300,HVIWH500,KN4006,KN40106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由193.34~198.90℃提高到205.48~230.27℃。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具有新型结构的双膦胺镍配合物N,N-双(二苯膦基)-对甲氧基苯胺二氯化镍-甲基铝氧烷(PNP-N i-MAO)催化体系对苯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考察了聚合温度、n(A l)∶n(PNP-N i)、PNP-N i的浓度和苯乙烯的浓度对催化活性、苯乙烯转化率、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对聚苯乙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25℃、聚合时间1h、n(A l)∶n(PNP-N i)=300、c(苯乙烯)=2.3m ol/L、c(PNP-N i)=0.4mm ol/L、甲苯为溶剂的适宜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催化活性达到5×105g/(m ol.h)左右。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表征结果显示,所得聚苯乙烯为无规结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约为2。  相似文献   
35.
RMT测井是利用脉冲中子(碳氧比)资料确定储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岩性等。由测井曲线得到矿物元素(碳、氧、硅、钙)的含量,并通过分析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该技术不仅能用于计算单井的剩余油饱和度,而且可以估算区块的剩余油饱和度,对于寻找剩余油和发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南阳原油中金属含量较高,掺有部分3次采油采出原油,加工时易造成电脱盐装置原油乳化,电导率高,脱盐难度较大。装置投产十几年来脱后含盐一直不合格,经过改造仍然超标,常压塔顶腐蚀严重。为此,对原油进行了电脱盐工艺条件及破乳剂研究,研制出了高效电脱盐设备和生物复合脱盐剂及降电流剂,采用平流弓形电极进行改造,解决了该原油的电脱盐问题,使脱后含盐达到3 mg/L。  相似文献   
37.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n firing of 3 types of bauxite based refractory brick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porosimetry,XRD and SEM.The group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by progressive refining of the matrix or bond phase.It is revealed that such a refinement of the matrix can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the bricks made from poor gra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8.
MnCl_2/活性炭催化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活性组分的筛选,开发出活性炭负载氯化锰(M nC l2/AC)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正丁胺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MBC)。考察了M nC l2负载量对M nC l2/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M nC l2负载量为0.2mm ol/g;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DMC)∶n(正丁胺)=3,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正丁胺能完全转化,MBC的收率达到96.5%。探讨了不同载体负载的M nC l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现中性载体有利于甲氧羰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39.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40.
省委、省政府多年来要求把四川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四川的特色产业并尽快作大作强,以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四川的稀土就是可能作大作强的优势和特色资源之一。上一届科技顾问团也为此作过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