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8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6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烯丙基氯对PF(酚醛树脂)进行醚化,得到AEN(烯丙基化酚醛树脂);然后将其与BMI(双马来酰亚胺)共聚,制备BMAEN(BMI改性AEN)。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失重分析(TGA)法等手段对其结构和耐热性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BMAEN的耐热性能良好,其5%失重温度提高了47.5℃、最快热分解温度为462.0℃且800℃时残炭率为47.48%;BMAEN基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PF基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2.
以苯并噁嗪(BZ)作为氰酸酯(CE)-环氧树脂(EP)-双马来酰亚胺(BMI)基胶粘剂的改性剂,探讨了BZ含量对改性胶粘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耐热性、耐水性和可操作性等影响。结果表明:当w(BZ)=2%时,改性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较好,其常温剪切强度(24.98 MPa)和高温(200℃)剪切强度(21.24 MPa)分别比未改性胶粘剂提高了16.9%和32.7%、介电系数低于3.0、吸水25 h后的吸水率仍低于1.2%且耐热性能未受到影响;170℃时凝胶时间为71 min,说明改性胶粘剂的可操作性较强,并且满足使用期的要求;改性胶粘剂在电子电器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新型耐热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为原料,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砜预聚物(PPES),再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PPES-BMI)。采用FT-IR和1H-NMR对其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聚合物分子质量和溶解性能。通过TGA分析和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含量、不同聚合度的PPES-BMI对PPES-BMI/DGEBA复合体系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ES-BMI含量增加,体系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失重温度上升;PPES-BMI质量分数为35%,DP=20的PPES-BMI/DGEBA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大,达到2.67 kJ/m2,增幅为75.8%。  相似文献   
44.
利用Lectra三维人体扫描仪对50名20~25岁之间的中国女性进行扫描,采集人体数据和3-D图像,邀请19名中国女性和21名中国男性参照3-D图像对青年女性人体进行评级,获得代表人体美丽程度的吸引力等级。根据人体数据和吸引力等级对腰臀比、体质指数、体积身高指数及其他人体美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腰臀比、体质指数、体积身高指数适用于评价中国女性人体美,但是最佳值不同与以往结论。研究表明:人体纤细度是影响女性人体吸引力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人体曲线度,人体纵向比例也是重要指标;当体密度差异较大时,体积身高指数比体质指数能更准确的判断人体吸引力;男性与女性对女性人体美的审美认知一致,但是男性对人体美的要求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5.
烯丙基COPNA-BMI树脂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萘酚为单体、对苯二甲醇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经烯丙基化处理后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反应制备烯丙基COPNA-BMI共聚树脂,并对这种共聚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当烯丙基COPNA树脂与BMI质量比为1:1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76.8MPa、3.1%、28HV、160.7MPa;共聚树脂的拉伸断口微裂纹扩展区处出现了韧窝,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46.
硼酚醛改性BMI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二烯丙基双酚A体系中引入硼酚醛结构,以改善传统双马来酰亚胺(BM)树脂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硼酚醛结构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BMI体系在空气中的热分解温度,改善了BMI体系的燃烧性能,而原BMI体系的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保不变。  相似文献   
47.
BMI树脂化学流变模型及RTM工艺窗口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用于航空结构复合材料的RTM工艺专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体系化学流变特性,并建立其双阿累尼乌斯流变模型。模型对树脂粘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建立的粘度模型可有效模拟该树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粘度行为,准确预报树脂体系的低粘度工艺窗口,为优化RTM工艺参数和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低介电损耗、耐高温、耐湿热及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及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49.
BMI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MI为基本组分,将原位复合材料用于BMI树脂的增韧,制备了BMI原位复合材料即RSM/PIO/BMI体系。详细研究了RSM/MIO/BMI未固化体系的反应性和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用扫描电镜对固化树脂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化树脂宏观上呈现半透明状,微观上具有微纤维结构存在于基体聚合物中,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增韧相结构的存在,导致改性RSM/PIO/BMI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冲击强度为17.6kJ/m^2。  相似文献   
50.
The cap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re cruc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robots while navigat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These robots are expected to perform many useful tasks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greatly. Robot local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navigation. However, most of these algorithms are not efficient and are challenging tasks while robots navigate through complex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iologically inspired method for robot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rat’s brain signals. Rodents accurately and rapidly navigate in complex spaces by localizing themselves in reference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landmarks. Firstly, we analyzed the rats’ strategies while navigating in the complex Y-maze, and recorded 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 simultaneously. The recorded LFPs were processed and different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which were used as the input in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predict the rat’s decision-making in each junction. The ANN performance was tested in a real robot and good performance is achiev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method on a real robot, demonstrates its abilities to imitate the rat’s decision-making and integrate the internal states with external sensors, in order to perform reliable navigation in complex ma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