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3篇
  免费   1239篇
  国内免费   248篇
电工技术   21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75篇
化学工业   104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58篇
建筑科学   134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96篇
轻工业   10756篇
水利工程   134篇
石油天然气   15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5篇
冶金工业   204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352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828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1072篇
  2012年   916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实现综合评价食品风味品质;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易受主观性影响且再现性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则基于人类感官仿生技术开发,将传感器阵列与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再现性好等优势,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等智能感官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智能感官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评价、食品新鲜度检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产地溯源检测及其他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探究了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评价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2.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开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作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物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理想原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耐热性能等往往难以与不可降解塑料媲美。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不同原料复配、材料改性以及采用不同加工方式来改善天然可降解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潜能。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质基天然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93.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致突变性、免疫抑制性及心率抑制性的2A类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酿造酒等发酵产品中,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制、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同样原料不同质构蔬菜对口腔加工行为、食物摄入和饱腹感的影响,以两种熟西蓝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受试者同时食用西蓝花与米饭或先食用西蓝花、后食用米饭时的口腔加工行为,并测定食物摄入量及餐后饱腹感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同时进食软西蓝花和米饭相比,先进食硬西蓝花、后进食米饭的处理可增加44%的咀嚼次数、34%的口腔感官暴露时间、57%的单位质量咀嚼次数,进食速率和米饭摄入量分别降低25%和20%,并有效抑制餐后饥饿感。结论:较硬西蓝花可通过促进口腔加工效应从而降低食物摄入并抑制餐后饥饿感,而这种效应在先进食西蓝花时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法国食品安全标识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专门的管理组织、多元化的使用客体和多样化的标识类型,其文本特色体现为建立多元化的制度规范体系、重视建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协力机制,以及关注特殊食品安全标识的规范化建设。对此,可以从完善以《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为基础的多元食品标识规范体系,构建以超市和农产品市场为核心的自律管理规范体系,增设特殊食品安全的专门标识规范制度机制等维度,优化与构建中国食品安全标识制度。  相似文献   
996.
陈瑶  袁松梅  曹平  刘学聪  李威 《食品与机械》2023,39(2):25-30,72
文章概述了特医食品的法规政策背景和获批进展,分析总结了肿瘤特医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开发要点,并对近年来肿瘤特医食品的相关营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解决现有食品生产线分拣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存在的准确率差和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在对基于双目视觉食品分拣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用于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目标识别。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寻优支持向量机参数,获得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对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分别进行分类器训练,动态分配特征权重系数,得到最佳识别率。通过试验分析所提方法的性能,验证其可行性。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目标识别中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效率,准确率为99.50%,平均识别时间为0.048 s,满足机器人的分拣需要。结论: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罐装食品,提高了分拣机器人分拣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的现状,探究食物过敏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食谱特征,为提出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的改善措施及营养评估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纳入上海市6个区(虹口区、静安区、徐汇区、闵行区、嘉定区和崇明区)15所幼儿园共5 215个3~6岁的学龄前儿童,邀请家长填写电子问卷,采集儿童人口学特征、成长环境、食物过敏和饮食习惯的信息。结果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经家长自报的食物过敏率为16.8%。自报过敏率最高的过敏性食物为水产品类(含鱼、虾及海鲜等),为7.2%,其次是蛋类(5.3%)、牛奶或奶制品(4.2%)、水果(2.4%)、坚果(2.1%)、豆类(0.5%)、肉类(0.5%)、面粉(0.4%)及蔬菜(0.4%)。食物过敏的儿童中,对1种、2种食物过敏的儿童分别占61.8%和24.9%。水产和水果过敏者多表现为单种食物过敏,而蛋类、牛奶和坚果食物过敏者多表现为合并两种或以上的食物过敏。与非食物过敏的儿童相比,食物过敏者总体减少了致敏食物的摄入而增加了替代性食物的摄入。结论 上海市家长自报的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的比率较高。自报的过敏性食物主要集中在水产品、蛋类、牛奶或奶制...  相似文献   
999.
食品标准是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但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监管需求符合性不佳、匹配度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尚处于逐步建设和改进完善阶段。针对食品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本文主要分析研究食品标准体系与监管实际的符合性和匹配度,梳理分析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符合情况。建议从标准跟踪评价、简化优化标准制修订流程、整合食品分类标准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研究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备案制度以及备案产品情况,为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比较研究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备案制度与我国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制度的异同。中日两国备案制度在政策导向与评价原则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安全性依据、功能依据、信息公开等方面,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备案管理制度设计有很多可供研究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