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0篇
化学工业   350篇
金属工艺   12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35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以β-环糊精(β-CD)为壁材制备丁香精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缓释抗菌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为21.79%;当振荡接触时间超过1h时,其抑菌率可达到100%,且经长时间放置,其抑菌率与新制备微胶囊抑菌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微胶囊具有缓释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改性,并以此为芯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并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之后将改性后的微胶囊应用到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中,考察了自修复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5: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4%时,微胶囊为规则球形,表面粗糙、致密,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μ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涂层中改性微胶囊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黏结强度及冲击强度均较高,且其较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分别提高了14.9%、14.3%、16.0%和9.6%;与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相比,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增强,且电化学阻抗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3.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β-环糊精包埋丁香精油制备微胶囊抗菌剂,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备抗菌性薄膜,测试添加不同量丁香精油微胶囊对制备抗菌膜机械性能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的微胶囊包埋率为(67.42±3.82)%,具有缓释效果,添加较多量微胶囊抗菌剂的薄膜机械性能变差,但是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125.
免疫初乳与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保护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歧杆菌发酵免疫初乳,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制成冻干粉,并以冻干粉为芯材、以肠溶材料欧巴代为壁材,采用空气悬浮微胶囊化的方法制成免疫与微生态双活性肠溶制剂。加工过程中加入菌体保护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的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海藻糖添加量为6%,水解酪蛋白添加量为6%,乳化剂Span80添加量为3%。得到的微胶囊中活菌数为6.0×108CFU/mL,存活率可达18.2%,比未添加保护剂的对照组活菌存活率提高了16.8%。  相似文献   
126.
PVA缓释微香囊的研制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乙烯醇为皮材、玫瑰香精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醇醛树脂香精微胶囊,研究了反应温度、芯皮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合成的微胶囊形状及其缓释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粒径分布测试等分析了产品的粒径大小及结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乳化剂质量为0.15g,皮材和芯材比为2:3,盐酸体积为1mL,戊二醛体积为2mL的情况下反应3h,可得到中值粒径为47.7716μm的微胶囊颗粒。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以百里香精油乳化液纳米微粒作为核心,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对百里香精油进行包埋;以司盘80和吐温60复配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用量及油乳比例3 个因素进行实验,确定乳化液最适制备条件;以壁材溶液质量浓度、组装层数、每层组装时间、搅拌速率、组装温度、壁材溶液pH值和固化剂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以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结果表明,乳化液制备条件为HLB值10、乳化剂用量6%、精油与乳化剂体积比1∶6,此条件下所制备的乳化微粒为模板,组装层数4 层、搅拌速率1 040 r/min、每层组装时间15 min、壁材溶液pH 5.0、组装温度30 ℃,此条件下包埋率最高为80.23%。  相似文献   
128.
以腰果为主要原料研制微胶囊化腰果全粉,优化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乳化剂配比单双甘脂蔗糖酯(质量比)为12时乳化稳定性最好,乳化剂添加量1.5%最为合适,芯壁比(质量比)以11为最佳,最佳固形物含量为25%。微胶囊基本成分为蛋白质12.94%、水分2.38%、碳水化合物61.57%、灰分2.45%、脂肪20.66%。微胶囊包埋率为94.23%、密度为0.68g/cm3、自流角为35.45°、溶解度为92.91%、吸湿性为0.77%。复原乳乳化效果好,溶液较为稳定,粒径主要在353.3nm左右。扫描电镜测定结果显示:腰果微胶囊颗粒为饱满的球形,分布均匀,多数直径处于25μm左右,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9.
为改善织物的调温性能,采用锐孔凝固浴法,以正二十烷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相变微胶囊。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对相变微胶囊的外貌形态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制备正二十烷/海藻酸钠相变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2?5%,CaCl2的质量分数7?0%,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6?7μm,相变潜热为117?3 J/g,微胶囊的耐热性能良好,明显地改善了织物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0.
以聚砜为壁材,桐油为芯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砜(PSF)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考查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搅拌速度、芯壁比(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粒径、壁厚、包覆率和热稳定性能等进行表征。采用所合成的微胶囊制备了环氧树脂基防腐蚀涂层,并对其防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0 ℃时,以明胶/聚乙烯醇复配体系作为分散剂,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3:1,搅拌速度为700 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粒径在130 μm左右,热稳定温度为350 ℃;盐雾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