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该研究通过建立暴露评估模型评估不同塑料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水平。以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密胺、聚乙烯类4类常用塑料餐具为对象,将餐具内典型毒害物质分为5类,再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风险传递路径,并将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建立暴露评估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将模型程序化。实例应用可得,四类餐具按毒害物质总危害指数排序:聚苯乙烯类(2.24E+00)>密胺(6.94E-01)>聚丙烯类(2.98E-01)>聚乙烯类(2.66E-01),且聚苯乙烯类对人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风险可接受值为1.00);餐具在接触油脂类食品时总危害指数最高(2.62E+00),约为水性、酸性、酒精类食品的6.30、2.63、5.72倍,其中聚苯乙烯类餐具接触油脂类食品时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此外,食品贮存周期、微波炉加热时长与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成正相关,某些情况下可对人体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一些符合标准的塑料餐具对人体也会存在不可接受的暴露风险,而风险的产生与食品类型、消费者的餐具使用习惯(贮存周期和微波加热的偏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制一种模拟消毒餐具采样涂抹过程的含菌棉拭子,应用于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方法 阳性样品中含有目标菌和干扰菌,阴性样品仅含有干扰菌。随机抽取阴性、阳性样本各10瓶,按照GB 14934—2016附录B(发酵法)进行均匀性检验,将样品分别置于-20 ℃、4 ℃下贮藏120 d,在25 ℃、36 ℃和42 ℃下贮藏20~60 d监测其稳定性,检测结果应与指定值一致。发放3份样品,实验室最少收到1份阳性样品,其余随机发放。为防止数据串通,样本随机编号并缩短结果上报时间。结果 样品在均匀性、贮存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均能满足能力验证要求。通过考核,50家实验室评价满意,占91%;5家实验室评价不满意,占9%。结论 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验证样品可以满足能力验证要求,本次能力验证可真实反映参试单位的检测环境及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23.
Migration of one or both formaldehyde and/or melamine monomers was found in seven of ten tested melamine samples bought on the Danish market. The samples were a bowl, a jug, a mug, a ladle, and different cups and plates. No viol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specific migration limits for melamine (30 mg kg-1) and formaldehyde (15 mg kg-1) was found after three successive exposures to the food stimulant 3% acetic acid after 2 h at 70°C.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use, migr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two types of cups from a day nursery. Furthermore, medium-term use was studied by ten successive exposures of a plate to 3% acetic acid for 30 min at 95°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tinuous migration of formaldehyde and melamine takes place during the lifetime of these articles. The molar ratio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 to melamine was seen to decrease from 12 to about 5. This indicates that, first, the migration of residual monomers is most important, but in the long-term, breakdown of the polymer dominates. Two CE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s: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formaldehyde and a UV-HPLC method for melamine.  相似文献   
24.
大豆素火腿肠生产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豆组织蛋白、魔芋精粉、蛋白粉、植物油等基本原料,代替猪肉、鸡肉等动物肉,进行制作素火腿肠的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的基本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和步骤,着重分析了制作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要求,并且评价了素火腿肠试制品的感官特性、营养保健性,并指出今后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邱本花  姚青华 《包装工程》2017,38(11):107-110
目的分析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可降解餐具容器抗冲击性能,建立其跌落动态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植物纤维片材进行拉伸试验,得到其本构行为;建立餐具容器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Explict研究餐具容器在平、斜跌落2种冲击载荷下的破损规律。结果在平跌落情况下,底部出现了放射性的裂纹,这是由植物纤维断裂演化的应变较小导致;斜跌落相较于平跌落失效情况更严重。结论所得结果能为评估餐具容器的动态强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在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纸质餐具、可降解塑料餐具、植物纤维餐具和可食性餐具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针对各类餐具的特点 ,提出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描述了纸浆模塑餐具的性能优势和市场分析。与其他可降解餐具比较,纸浆模塑餐具是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28.
高媛 《包装工程》2018,39(24):221-225
目的 将臭氧消毒的方式应用到普通家庭,对家用臭氧消毒餐具盒进行人性化设计研究。方法 以人性化设计理论为基础,以“人—机—环境”为分析模型,通过对家庭使用者的生理习惯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将臭氧消毒的方式运用在存放餐具的容器中,从而设计一款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臭氧消毒餐具盒。结论 运用人性化设计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当今大部分家庭对于厨房消毒产品的使用需求是高效利用空间,操作简便易用和功能垂直深化。创新设计出家用臭氧消毒餐具盒以满足市场需求,旨在以改变研究方法和设计探索为传统型白色家电企业寻求产品升级转型的方向,改变低价跑量的销售模式,在红海市场中寻求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开辟红海中的蓝海。  相似文献   
29.
景德镇陶瓷产业当前正处在决择性的变革时期。本文针对六个方面的问题,探讨了景德镇日用瓷餐具生产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的发展思路,试图寻找一条符合景德镇实情的日用瓷餐具生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0.
邱竟 《塑料包装》2013,24(3):1-5
本文通过分析PS发泡餐具及装备制造行业国内外的现状。提出了如何通过规范行业秩序,努力提升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发泡餐具及装备制造业能得到健康较快的发展。为我国食品包装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