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阐述了水平涡量的计算方法,在三维水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了6种流量条件下的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水平涡量分布,结合产卵记录探讨了水平涡量与中华鲟产卵的响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大产卵场底层水平涡量值无明显变化,卵浓度随水平涡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鱼卵密集区的水平涡量上限值为1.0×10-3s-1,说明中华鲟产卵对区域水平涡量具有选择性.此行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以长江中游荆江周天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工程修建后水流流态、水位和流速等水力因素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进而研究航道整治工程所导致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段内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工程实施后,产卵期水位变化约-0.01~0.01 m,流速变化约为-0.10~0.15 m/s,不会对产卵场水流流态造成大的影响;潜丁坝工程会导致局部流速以及附近河床冲淤的变化,但客观上起到了人工鱼礁的作用,为鱼类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及觅食等环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鱼卵的受精和正常孵化;工程水下沉排和抛石使得局部河床地形更为复杂,但对河床地形地貌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3.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中华鲟自然产卵期逐渐推迟的问题,对影响中华鲟繁殖关键要素水温的因素开展研究。基于三峡大坝及葛洲坝上下游典型断面的水温及气温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10年(2003—2012年)的水温变化情势和影响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江段特定时段水温的原因。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在10月水温高于蓄水前,对下游中华鲟产卵江段水温产生直接影响;局地气温变化与水温情势变化密切相关,是引起中华鲟产卵江段水温上升的根本原因,对水温上升的贡献度约为61%。  相似文献   
84.
它们同样是地球上的居民,比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要久远.被称为"江中活化石"的中华鲟已存在了一亿多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作为会徽的大熊猫虽然时间短多了,也在地球上繁衍了1200万年.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最丰富的国度之一,可你知道中国的动植物王国在哪里吗?  相似文献   
85.
鱼类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重要且敏感的场所。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被广泛用来判断产卵场适宜性的依据,但是鲜有人探讨产卵场生境的多样性变化。故本文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生境异质性的概念,提出鱼类产卵场微生境异质性,将不同类型的水深、流速划分为斑块,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产卵场的微生境异质性进行分析。以大渡河金川坝址下游的复兴村产卵场为例,研究了流量变化造成的产卵场水深和流速变化,讨论了水深和流速的变化对鱼类产卵场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不同流量下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得出产卵场在流量为156 m3/s时,基于水深—流速多样性指数得出的微生境异质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86.
三峡水库主汛期后生态调度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公  夏自强  李强  于国荣 《人民长江》2007,38(11):202-204
分析了三峡水库在主汛期后提高汛限水位可能性和水库在防洪上的安全问题,并在总结前人在泥沙淤积上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汛限水位的最佳时间和有关方案.主汛期后适时提高汛限水位并不降低三峡工程防洪作用,只是加快了库区泥沙淤积达到平衡的时间,但有利于解决葛洲坝下游10月份中华鲟产卵场生态流量和河道生态径流问题,提高了三峡水库蓄水保证率,同时也对处理下游江湖关系、荆江河段河床及早稳定和长江河口压咸冲淡有利.  相似文献   
87.
88.
三峡初期蓄水对典型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游干流最大的骨干工程,蓄水后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明显改变。分析水库运行后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情况,将为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和开展生态保护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帮助。本文选择宜昌站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为典型代表物种,研究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坝下宜昌站生态水文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平均水温上升,多年平均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下降;非汛期的水温以及汛期的流量、水位和含沙量月径流过程明显改变;下游生态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中华鲟鲟卵孵化适宜度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明显降低;栖息地内生态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影响中华鲟鲟卵孵化和四大家鱼产卵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影响中华鲟产卵和四大家鱼鱼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9.
优化中华鲟产卵生境的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轻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重要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数学模型及产卵适合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构建水库调度与产卵场产卵适合度关系模型,并将关系模型嵌入葛洲坝现行的水库调度模型,获得中华鲟产卵期(10—11月)优化中华鲟产卵生境的水库生态调度模型。生态调度模型以中华鲟产卵场产卵适合度及水电厂发电量最大为双目标函数,以同期水库需满足的航运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及水轮机运行效益为主要约束条件,通过比较相同  相似文献   
90.
在历史这条湍急的长河中,三峡的鱼儿们从远古溯游到了今天。如今,这些鱼类繁衍不息、品类众多。在这片深邃神秘的水域里,究竟分布有多少种鱼类?宜昌曾有过一个统计数据:宜昌区域分布的鱼类有152种,占长江鱼类总数的75%,名贵珍稀鱼类10余种,观赏鱼类近20种。古代的三峡水域少受人类行为的破坏,地区内鱼类的品种分布应该更为丰富。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细数鱼类壮大的家族,但却可以在不少保留至今的神话传说或是古籍著作中寻见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