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217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的实际情况,对小浪底库区形成异重流的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发展预测,为促使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现象形成,增强近坝区泥沙淤积铺盖和防渗,针对三门峡水库汛期洪水调度规律与小浪底库区异重流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根据设计,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时洪水调度,三门峡水库洪水期间净排沙0.40亿t,三门峡出库流量大于1950m^3/s的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2h;出库洪峰流量较入库增大140m^3/s;出库含沙量峰值较入库增加60kg/m^3;出库含沙量大于240kg/m^3的高含沙洪水过程较入库延长14h,为小浪底库区泥沙输送、异重流形成和天然泥沙淤积铺盖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为利用上库科学调度,人工影响下库异重流产生、运行,并保持其长期有效库容提供了经验。2001年8月下旬,小浪底水库近坝段达到了理想的淤积厚度,坝前淤积高程接近176m,超过排沙洞进口底坎高程,同水位条件大坝渗漏量减少30%,防渗效果显。  相似文献   
2.
黄河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电脑爱好者》2003,(7):95-96
游戏介绍: 续作中将会继续讲述为秘密组织IGI工作的前SAS队员大卫琼斯(David Jones)的故事,游戏的剧情开始于一代游戏结束不久。这次他将会负责调查一起牵涉全球范围的黑市军火交易,新的冒险中玩家将再次随同琼斯一起揭开事实的真相,粉碎敌人的阴谋以及拯救整个世界。同前作一样游戏还将会以过场动画的方式来串联游戏的故事情节,而且在任  相似文献   
4.
介绍水库排沙的几种方法,可有效解决水库泥沙淤积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潜入式异步电机智能转速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潜入式异步电机智能转速测量仪的设计原理和测量方法,这是利用漏磁检测原理设计一种SX-1传感器来实现转速的测量。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开始,黄委在小浪底水库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的原型试验,取得了宝贵的原始资料。2006年6月调水调沙运行后期,黄委防汛调度部门面对复杂的条件,利用多库联合调度和水流衔接技术,优化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3座水库的调度运行,最终在小浪底成功塑造了人工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此次异重流的排沙比为历次人工异重流的最大值,实际观测到的异重流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证明了调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槽设计水库分层水体模型试验,研究温度弱分层水体中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时异重流及其泥沙运动的特性。选用颗粒粒径0.01 mm、0.02 mm、0.05 mm的泥沙,开展了不同入流泥沙粒径组成条件下的异重流试验研究。在水温弱分层水库水体中,分析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对分离点水深和间层流厚度的影响规律;不同泥沙粒径组成下,分析异重流在水库断面的泥沙浓度、较深的水域挟沙量变化规律;研究了泥沙沉淀量和悬浮量与入流泥沙粒径组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分层条件下,维持入流泥沙浓度3.75 g/L、入流速度0.005 m/s不变,异重流在水库中泥沙沉淀比例为29%~38%,泥沙在水库中的悬浮比例为46%~60%;粒径组成变化导致分离点深度和间层流厚度不同,颗粒粒径越大,分离点深度越深,间层流厚度越厚;异重流挟沙能力弱,水库淤积更严重,泥沙也会造成水库水浑浊;入库泥沙粒径越小,水库悬浮的泥沙浓度越大,水库的内源污染越大;当入库泥沙粒径较小时,宜在水库深水区取水,可减少水处理费用。研究成果可为水库取水、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梅溪河库湾水动力参数及水体温度、浊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水库运行各时期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水流特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水交换对库湾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溪河河口双向水流特征明显,在温差异重流、干流惯性作用以及库区水位变动等因素影响下,干支流界面水流强度、进出水体间界面结构及形态在不同运行期有显著差异;由于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尽管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净流量较小(多小于100 m~3/s),但是干支流水体的交换量相对显著,介于314.17~535.26 m~3/s之间,可达净流量的4~40倍;在净流量最小的低水位运行期,干流倒灌水体基本能到达支流库湾常年回水区的末端。  相似文献   
9.
章若茵  吴保生 《水利学报》2020,51(6):715-726
不同水沙条件下异重流的潜入位置以及潜入后流速和含沙量的垂向分布规律是研究异重流运动规律的关键要素,对优化水库异重流的排沙调度、提高水库运用效益等至关重要。本文利用SCHISM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水库异重流水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垂线流速和含沙量分布,且异重流潜入后的平均厚度、平均流速和平均含沙量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对异重流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入口流量和含沙量的增加造成异重流运动速度越快,而入口含沙量的减小和流量的增加会造成异重流厚度增加。异重流垂向流速和含沙量的无量纲化分布受到入口水沙条件的影响,表现在其与断面Froude数的相关性,Froude数越大,则最大流速点与河床的距离越小,最大流速越大;含沙量致密层的厚度越小,对应的含沙量也越大。此外,潜入点位置也受入口水沙条件的影响,表现在潜入水深与入口水深之比随入口Froude数增加而增加的定量关系,由此可以利用入口水沙条件预报异重流潜入的位置。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SCHISM模型用于模拟水库异重流运动的优势,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关于异重流潜入点位置及流速和含沙量垂向分布受入口水沙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两步计算模式下的三门峡水库异重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针对传统的水深平均异重流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获取上游边界条件的困难,提出了两步计算模式下的水库明流与异重流耦合模型。浑水明流段与异重流段交替运算,利用潜入点弗汝德数与体积比含沙量的关系作为判别条件确定异重流段的上游边界位置与相应水沙条件,在设置下游边界条件时使用极限吸出高度公式计算异重流出流流量。采用该模型计算了三门峡水库两次异重流的形成、发展与消退全过程。模型预测的异重流潜入位置与观测结果一致,对库区内三个监测断面的异重流到达时间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计算的清浑水层交界面高程和含沙量过程与实测结果相符,模拟结果反映出浑水水库发生时异重流排沙效率降低的现象。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水库异重流过程模拟和排沙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