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0篇
化学工业   32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137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758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以及使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对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进行毒性检测实验,用以验证系统平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细胞传感器的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性检测系统具备快速,长期,无损和高通量测量的特点,为腹泻性毒素检测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全球的淡水湖泊不同程度发生水华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毒素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释放。有效控制微囊藻毒素应该首先了解其生物合成过程。针对这个问题,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硫模板合成机制、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因素对藻毒素合成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玉米AFB1含量的过程中,通过改进样品提取方法,将样品本身的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降至最小.结果表明:ELISA定量检测的标准工作溶液与样品提取液内成分相当时,样品检测结果准确,回收率稳定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两种预氧化剂处理高藻水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工艺对高藻水及微囊藻毒素、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探讨处理过程中藻毒素、致嗅物质的释放程度.结果表明,两预氧化工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预氯化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高可增加1倍以上),而高锰酸钾预氧化则几乎不会影响水中溶解性藻毒素的浓度,原因在于两氧化剂对微囊藻毒素氧化和藻细胞破坏的顺序差异;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致臭物质的控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预氯化.对于暂没有条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的水厂,高锰酸钾预氧化是应对高藻水源水的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pH对氯氧化微囊藻毒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试实验研究了pH值对氯氧化黄浦江原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游离氯氧化微囊藻毒素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pH值有利于两种微囊藻毒素的氧化降解,pH值为6时的MC-LR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较pH值为7.25时提高了16倍,原因在于较低的pH值增加了HOCl在总游离氯中的比例,而HOCl与微囊藻毒素分子之间的反应为游离氯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 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 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 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 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7.
赭曲霉毒素A(OTA)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如何有效清除OTA污染是提升食品安全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OTA降解方式中生物降解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而生物降解研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安全降解菌株仍是稀缺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OTA降解率达75%且鉴定为食品发酵生产中常用的米曲霉菌株M30011,随后对其降解OTA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经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影响显著的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降解条件。优化后该菌对OTA降解率达94%,产酶周期由8 d缩短至3 d,缩短62.5%。该菌本身应用安全性高且优化后具有降解率高、降解周期短等特点,研究结果为该菌在食品发酵领域采用生物降解方式消除OTA污染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巢湖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2。探讨了菌株H2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菌株H2胞外活性物质的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H2是间接溶藻。溶藻菌起溶藻作用的胞外分泌液中活性物质主要为分子量小于3.5k D的物质,并且活性物质是混合物质;菌株胞外分泌液经乙醇沉淀后,上清液部分的溶藻率大于沉淀部分,为52.50%;胞外分泌液经不同温度和酸碱度处理后,在25℃、p H=12.0时,活性较强,溶藻率分别为98.0%和97.1%;胞外分泌液中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臭氧对藻类的灭活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次氯酸钠较易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萎缩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对藻细胞的灭活动力学常数为(220±3)L·mol-1·s-1,不同初始次氯酸钠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臭氧对于铜绿微囊藻细胞有极强的氧化作用,细胞灭活速率常数达(2 655±15)L·mol-1·s-1,能迅速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不同初始臭氧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3种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比高锰酸钾更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IOM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中开发区光明机械厂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零排放",成为我国先进的环保型电镀厂. 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氰化物等多种"毒素"的电镀废水,是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一道难题,以致人们一提到电镀企业,就会想到污水横流、污染严重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