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综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林  高永梅  杨世清 《地矿测绘》2004,20(3):26-27,47
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当前新一轮土地资源大调查中进行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图件。在结合淮南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正射影像图编制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综合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区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珠三角广州南沙为研究区域,基于传统、自然增长和规划控制3种土地利用格局预设发展情景,采用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模型模拟各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同时,针对近期(2030年)、中期(2050年)和远期(2100年)3种不同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脆弱性开展多情景定量化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1)3种土地利用格局发展情景中,传统格局情景能够最有效地应对或缓解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灾害风险,而自然增长情景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能力最弱;2)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程度来看,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高,而村庄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低;3)根据不同发展情景及灾害风险应采用综合防御、适应及撤退等多种应对策略。综合考虑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种变化情景、灾害风险及应对策略,能够为滨海城市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适应性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3.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指出古城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价值“公共区域”,而古城保护则类似于建设一个极为特殊的“古城历史文化公园”,必须以特定的土地商业模式为基础。古城门票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古城土地商业模式,对中国现有古城土地商业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表明,门票模式在中国古城保护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导地位来源于其对中国特殊制度环境所具有的最佳适应性。应辩证和历史地分析古城门票在中国古城保护中的作用,在高层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对凤凰等小型古城而言门票模式虽不高级但却较为适宜,必须构建各方平等的社会沟通机制以防止古城门票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2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史发展到21世纪,新农村建设再一次被提到议事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和节约土地、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农民文明素质的重大决策。本文介绍了GIS技术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
陆锡明  王祥 《城市规划》2011,35(Z1):94-101
总结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拓展后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如出行时耗长、线路拥挤、单一用地功能带来的客流不均衡性问题,以及轨道交通对引导用地空间紧凑型的要求等。提出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高强客流1小时法则",以及轨道交通与用地功能调整的"轨站四圈法";提出了"市郊快线、宽通道、换乘区"等概念与规划理念,以及基于轨道交通车站或枢纽的四种用地功能开发模式。最后对上海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思路、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改进与完善提出了建议,提出了加强轨道交通系统自身以及轨道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的内在规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魏保军 《城市规划》2011,35(Z1):121-126
城市电网规划既是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变电站空间布局是城市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为电力设施科学规划选址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经改良的变电站选址模型,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变电站空间布局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在变电站建设时可以有效避免"站群"矛盾,避免规划与电力行业管理相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A research project intended to extract the history of land-use in a sub-watershed in Thailand by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and anthropology ended up providing local villagers with a useful tool for developing a more sustainable landscape management. In three villages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in-depth about historical land-use changes and they helped to make land-use maps approximately covering the years 1973, 1980, 1989, and 1999. These maps were digitized and compared to satellite images from the same years. Trends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maps were then analysed and discussed with the villager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local land-use history.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groups in the mapping process was instrumental in overcoming long-standing inter-village conflicts, mainly by creating a common knowledge platform on which co-management could be based. The research helped set in motion a process of inter-village forest management cooperation, which was subsequently enhanc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CARE Thailand and the local sub-district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28.
刘春雨  陈星  向龙 《人民长江》2016,47(10):31-36
利用SWAT模型对伊逊河流域水文效应进行分布式模拟,分别模拟了1985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条件下、3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选取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涵养指数和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对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水文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生态保护型模式有利于减少泥沙流失、增加水土涵养能力;城市扩张型模式虽有助于减少产沙量,却使径流大大增加,不利于城市防洪安全;耕地保护型模式有利于水源涵养,却使输沙量增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文效应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
Changsha, a typical city in central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o assess the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n the basis of land-use change. The analysis not only included the whole city but also the urban district where the landscape changed more rapidly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wo LANDSAT TM data sets in 1986 and 2000 and land use data of five urban districts from 1995 to 2005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size of six land use categories. Meanwhile, previously published value coefficien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livered by each land catego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angsha declines from 1 009.28 million per year in 1986 to1 009.28 million per year in 1986 to 938.11 million per year in 2000. This decline is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conversion from woodland and water body to cropland to keep the crop production. In the five districts, there is $6.19 million decline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between 1995 and 2005. Yuelu District has the highest uni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hile Yuhua District has the lowest one.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greater conversion from cropland and grassland to woodland and water bod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Yuelu Distri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crease rate of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controlled rigorously and the area of woodland and water body should be increased or at least retained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30.
基于用地多样性评析的城市生态建设及规划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城市用地多样性与城市生态建设和规划调整协同考虑的观点.构建了城市用地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盱眙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其现状的用地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盱眙市中心城区生态建设方案和规划布局调整方案.在对规划方案的用地多样性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现状的用地多样性水平的比较,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