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1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71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86篇
石油天然气   20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2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3项测试指标的离散性,提出了系统流程中不同测试指标膜元件安装位置优化的概念,描述了膜元件位置优化的全微分计算方法,明确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对于降低系统透盐率的有效性,并验证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方案对给水温度等运行参数变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Permeable pavements are among the most effective alternative solutions for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They decrease impervious surfaces in urban areas, reduce the risk of flooding under high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gainst stormwater pollution. In a view to ensuring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a new eco-material has been designed for producing permeable pavements. This material is a mixture of construction wastes (crushed concrete) and organic matter (compost). The crushed concrete is the structural support and the compost is used for retention and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tormwater pollu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hydrodynamic behaviour of a new permeable pavement material under high rainfal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adopted for this research study is a temporal moment analysis. Therefore,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we simulated high rainfall with a return period of 10 years (Torreilles in 2001, France). The rainfall data were provided by Meteo France. The rainfall was maintained at an intensity of 126 mm/h, corresponding to a flow rate of 16 l/h at laboratory apparatus scale. Then, the flow rate was increased three times, to 25 l/h, 50 l/h and finally 100 l/h to subject the material to extre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结合平潭某建筑场地真空预压地基处理密封膜下真空压力不足的工程实例,通过分析真空压力过低的原因,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4.
This paper treats about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fluid in a porous medium over a permeable stretching surfa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rmal radiation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temperatur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stream function are obtained and two cases are studied, namely, (i) prescribed surface temperature (PST case) and (ii) prescribed heat flux (PHF case). The effects of Prandtl number, permeability, suction/blowing, vari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adiatio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parameters on heat‐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through tables and graphs and discussed. Ce document concerne l´écoulement et le transfer de chaleur dans le cas d´un fluide visqueux incompressible dans un milieu poreux sur une poreux surface s´étendant en tenant compte de la radiation thermique et de la conductivité thermodépendante. Les solutions analytiques pour la fonction de courant sont obtenus et deux conditions à la frontière pour la tempèrature et le flux de chaleur sont apliquées: (i) predicted surface tempèrature (PST) et (ii) le flux de chaleur predicted (PHF). Les effects du nombre de Prandtl, perméabilité, succion/soufflage, conductivité thermodépendante, radiation thermique et de la surface tempèrature sur le transfer de chaleur sont indiqués dans des tableaux et des graphiques, puis sont discutés. © 2011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25.
软岩与水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是一类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性的强度较低的岩石,在水环境作用下软岩易产生大变形失稳破坏。大多数岩土工程事故都涉及到软岩与水的相互作用,研究软岩与水相互作用对于分析某些由软岩失稳引起的工程事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软岩与水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从软岩与水相互作用的分类、软岩吸水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软岩吸水失稳机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软岩与水相互作用可分为力学作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在各种影响软岩吸水特性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孔隙结构,其他影响因素有水压变化、软岩的干湿循环次数、软岩的块体尺度(尺度效应)和吸水时间等。软岩吸水失稳的根本原因是吸水后黏土矿物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而是否含蒙脱石等吸水性极强的黏土矿物并非直接原因;后者只是对软岩吸水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针对在基坑底没有连续水平向隔水层的强透水地层场地岩土条件,其基坑支护型式通过经济与技术最优结合方案分析,采用SMW工法加内支撑的支护型式进行基坑支护,很好的解决了该类型场地基坑支护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8.
基于混凝土表面渗透层HB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在建立单位横断层S与单位横断层性能参数cHS及其分布的表征方法基础上,对渗透层表层HB1x的值域进行了量化,指出了Z3(=(2.5±0.5) mm)断层的特征和表层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将HB划分为HB,Ⅰarea和HB,Ⅱarea两个层区,建立了氯离子质量分数分布模型通式,并阐明其参数的物理意义与应用;分层取样断距量级宜为亚毫米级,运用S与cHS的表征方法分析归纳同类试验研究结果,量化混凝土与层有关的参数,给出了与层有关的结构层次量化模型.结果表明:S和cHS的表征方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29.
混凝土表层致密化技术,方法之一系在常用模板内侧粘贴一层透水模板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空气透过模板布排出,降低了表层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和强度。工程试点应用表明使用透水模板布能提高表层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降低表层混凝土透气性,可作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附加措施。  相似文献   
30.
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透水材料是海绵城市发展新方向,而力学性能差成为固废基透水材料应用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类用铁尾矿砂作为骨料,环氧树脂作为胶凝材料的聚合物透水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对透水材料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SiO2、TiO2、Al2O3和硅烷偶联剂KH-560等有机-无机材料对透水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6%时,可以得到兼顾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透水材料,抗压、抗折强度和透水速率分别为17.5 MPa、5.3 MPa和1.12 mm/s;同时,当纳米SiO2、TiO2、Al2O3的添加量分别为环氧树脂的3%、4%、4%(质量分数)时,对透水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分别为33.1%、30.5%、28.6%,其原因是纳米粒子在透水材料受压过程中会吸收树脂基体中的部分能量,抑制或消除树脂中微裂纹的扩散;当硅烷偶联剂KH-560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0.9%(质量分数)时,透水材料的强度可提升36.5%。SEM和FTIR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对改善铁尾矿砂与环氧树脂界面具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对研发高性能的固废基透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