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7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362篇
电工技术   145篇
综合类   303篇
化学工业   1279篇
金属工艺   1042篇
机械仪表   113篇
建筑科学   66篇
矿业工程   135篇
能源动力   211篇
轻工业   153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81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2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4篇
冶金工业   472篇
原子能技术   117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简述了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历程、性能、制备、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2.
采用XRD、SEM及EDS等手段研究了LaFe13-xSix(x=1.43,1.56,2.4)合金铸态及高温短时退火后的结构与显微组织,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退火态合金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铸态LaFe11.57Si1.43和LaFe11.44Si1.56含有大量的α-Fe和LaFeSi相,显微组织呈典型的树枝晶状,LaFe11.44Si1.56还含有较多具有NaZn13型结构的相.铸态LaFe10.6Si2.4可直接得到具有NaZn13型结构的主相,组织呈胞状.在1350 ℃退火0.5 h并随炉冷却后,除含有少量α-Fe及LaFeSi杂相外,LaFe11.57Si1.43和LaFe11.44Si1.56主要以具有NaZn13型结构的相为主,其组织呈等轴晶状.磁性测量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合金居里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73.
用低频脉冲磁场处理非晶Fe78Si9B13合金,在低温下发生了纳米晶化,利用M?ssbauer谱和LDJ9600震动样品磁强计进行了微结构和磁性分析.借助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的BLD方法,计算了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致低温纳米晶化前后的价电子结构,并算出了磁矩,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的误差小于7%,满足一级近似要求,说明从价电子层次上计算非晶合金的磁矩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4.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P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Yb_yFe_xCo_(4-x)Sb_(12),并研究了Co位Fe掺杂对该化合物热电传输特性的影响.在300~850 K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化合物的电导率、赛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结果表明,化合物的主要相组成为Yb_yFe_xCo_(4-x)Sb_(12),EPMA结果显示化合物中含有微量FeSb_2和CoSb_2杂质相.化合物的赛贝克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为p型半导体.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化合物的电导率增加,晶格热导率降低,最小室温晶格热导率仅为1.33 W·m~(-1)K~(-1),对于化合物Yb_0.29Fe_1.2Co_2.8Sb_(12),在800 K时获得最大热电优值ZT约为0.67.  相似文献   
975.
A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Fe-Ti-Y system was performed via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Fe-Ti-Y ternary couples at 1 273 K were prepared with a desire to provide accurate phase relationships needed for the refinement of this ternary phase diagram. And a tentative isothermal section of Fe-Ti-Y at 1 273 K was buil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In the thermodynamic modeling,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he Ti-Y binary system and the ternary phase in the Fe-Ti-Y system were evaluated. Those for the Fe-Ti and Fe-Y systems from literature were slightly modified for the compatibility. The isothermal sections of Fe-Ti-Y ternary system at 873 K and 1 273 K were calculated. The ternary compound Fe11TiY and Fe2(Ti, Y) solid solution formed from Fe2Ti and Fe2Y are detect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76.
以柠檬酸及金属盐为原料,采用有机凝胶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直径0.5~3.0 μm、平均晶粒尺寸为8.7~31.8 nm的Mn0.6Zn0.4Fe2O4铁氧体纤维.利用XRD、SEM和VSM分别对前驱体凝胶的结构、热处理产物的物相、形貌及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Zn铁氧体相的稳定性主要受热处理气氛中氧含量的影响,在空气气氛中将发生部分分解,而在氮气气氛中能获得纯的尖晶石型铁氧体相;在400 ℃时获得的Mn0.6Zn0.4Fe2O4铁氧体纤维因晶粒尺寸小于临界尺寸而表现出超顺磁特性,但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Mn0.6Zn0.4Fe2O4铁氧体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和晶粒尺寸均逐渐提高,特别是在500 ℃以后,增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77.
采用原位变形法制备Cu-8%Fe,Cu-12%Fe和Cu-16%Fe(质量分数)3种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各材料的显微组织,利用拉伸试验和双臂电桥分别对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经相同加工过程的纯铜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形变加工过程中,Cu-Fe复合材料中的Fe相由枝晶状逐渐变成沿形变方向的纤维状结构;随应变量逐渐增加,纤维逐渐增长,间距和宽度逐渐减小,分布趋于均匀,排列方向趋于一致;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Cu-Fe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塑性和导电性能呈下降趋势;退火后其屈服强度下降,导电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978.
利用趋近饱和定律(LATS)计算了NdzFe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化强度,并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趋近饱和定律方法适用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化强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979.
含Fe和Mn的Ni_(30)Cu_(70)固溶体团簇模型与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极限田溶体合金的团簇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添加Fe和Mn的Ni_(30)Cu_(70)(原子分数,%)固溶体合金成分.在该模型中,固溶的Fe和Mn以Ni为第一近邻形成12配位立方八面体原子团簇(Fe_(1-x)Mn_x)Ni_(12)而分散到Cu基体中,因此极限固溶体合金成分为[M_1/_(13)Ni_(12)/_(13)]30Cu_(70)=[(Fe_(1-x)Mn_xNi_(12)]Cua_(30.3),M=(Fe_(1-x)Mn_x).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等方法,研究了[(Fe_(1-x)Mn_x)Ni_(12)]Cu_(30.3)合金的微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应于极限同溶体状念的[(Fe_(0.75)Mn_(0.25))Ni_(12)]Cua_(30.3)合金,在3.5%NaCl溶液中具有相对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80.
铜/钢双金属弹壳制成的炮弹弹道性能非常优越,但该双金属弹壳的成形较为困难。文章对铜/钢双金属弹壳进行工艺分析与计算,分析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塑性变形的特点,论述各种因素对拉深工艺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进一步优化模具结构,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合理的退火规范和润滑方式。从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铜/钢双金属弹壳成形工艺,确保双金属弹壳的质量满足武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