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5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412篇
电工技术   141篇
综合类   915篇
化学工业   1726篇
金属工艺   1465篇
机械仪表   768篇
建筑科学   1620篇
矿业工程   341篇
能源动力   138篇
轻工业   374篇
水利工程   315篇
石油天然气   207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2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62篇
冶金工业   322篇
原子能技术   68篇
自动化技术   1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断裂问题,对某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热负荷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并在台架试验中测量其温度场和应变.考虑热辐射和材料的非线性,建立排气歧管的内流场CFD模型、传热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排气歧管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塑性应变云图等.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仿真结果表明排气歧管汇合处的温度最高,塑性应变最大位置与试验测得的断裂危险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包浆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混凝土相对最优的配比方案。在此基础上,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以包浆水泥强度等级为单一变量,采用平板约束法,进行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经过包浆后,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均得到一定的提高;再生混凝土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经过水泥包浆后,开裂面积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未包浆的相比,32.5R、42.5R、52.5R水泥包浆的混凝土开裂面积分别减少了11.1%、25.1%、13.1%,其中42.5R水泥的包浆效果最好。结合微观电镜试验发现,骨料包浆可加强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提高其抗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63.
Packagings for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are tested by four tests:- free fall, leakproofness, hydraulic pressure and stacking. However, the test procedures can be interpreted in different ways, particularly the stacking test. Some test authorities apply a guided load to the top of the package and others, including the LNE in France, use non-guided loads. The objective of recent research carried out at LNE was to evaluate the risk (in terms of stack stability for dangerous goods packagings) if the stacking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guided loads rather than non-guided loads. The stack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limited number of plastic drums (200 of four types) 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testing using the above four tests, with either guided or non-guided loads. From th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 i for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of Danger Group I, the field of use is not altered when tested by either procedure.
  • ii with goods of Danger Groups II and III, the use of either procedure does not alter the position as far as transport is concerned. However, there is a risk in warehousing: the non-guided procedure being preferred.
  相似文献   
64.
提出适用于装配式大跨度组合框架结构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合梁节点. 为了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受力机理,对2个足尺中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2个试件分别采用混合梁端型钢翼缘削弱式(RBS)节点以及梁端普通型钢节点. 对2个节点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延性以及混合梁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对梁端型钢翼缘的削弱处理可以有效促进试件在翼缘削弱区形成塑性铰,避免梁端焊缝的脆性破坏. 相比型钢未经处理的节点,翼缘削弱节点展现出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梁底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会影响节点的耗能能力,在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其配筋率,以防止过早出现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焊接细节对钢结构超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以T型接头为对象,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平台上,开发基于Arlequin算法的结构多尺度计算程序. 利用多尺度算法,开展焊接接头的局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比较焊趾半径、厚钢板未熔透长度及焊趾表面凹凸对局部塑性应变履历的影响,利用Coffin-Manson模型对T型接头的超低周疲劳特性进行定性讨论.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焊趾位置是焊接接头的超低周疲劳易损位置,厚钢板的未熔透长度对焊接部位局部塑性应变的影响不大;焊趾半径对焊趾局部塑性应变有较大的影响,增大焊趾半径可以有效提升钢结构在循环荷载下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焊趾表面的平整性是影响焊趾局部塑性应变履历的重要因素,尖锐的凹坑会明显降低焊接接头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磨平的焊趾表面可以减少局部塑性应变,提高接头的超低周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66.
装配式凸轮轴滚花连接机理及连接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装配式凸轮轴与传统凸轮轴相比具有重量轻、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合理等优点。是新型的凸轮轴制造技术, 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而其连接方法是装配式凸轮轴制造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相异材料的咬合连接理论, 提出了滚花式塑性变形连接机理, 对不同材料、尺寸的滚花式凸轮轴静连接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同时分析了滚花连接的不同连接状况以及凸轮压装张紧应力。  相似文献   
67.
通过分析水利工程中常用塑料管材的种类与特点,了解塑料管材在农田水利、建筑给水、建筑排水中的具体应用,并对水利工程中塑料管材的具体质量检测方法进行阐述,为城市、乡村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文章通过对经典科学著作及典型出土器物的引介及作者的实地调查,较系统地论述了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古代中国在塑性加工方面的光辉创造与贡献。在古代中国,塑性加工是获取金属材料不可或缺的手段。炒钢、灌钢及百炼钢等风靡一时的钢种与加工技术,瘊子甲、铁索桥、铁画、景泰蓝等知名塑性加工产品,皆是我国古代的卓越发明。  相似文献   
69.
玻璃钢制品拉拔工艺是较为先进的制造工艺之一,拉拔模具是决定玻璃钢制品质量好坏的关键。介绍了玻璃钢制品拉拔模具的型腔表面处理工艺,采用该处理工艺能有效地提高玻璃钢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0.
对比研究了低碳钢带铸材不同处理状态钢带和薄板铸坯中不同位置切片的组织特征、晶体学织构和15%工程应变条件下的塑性异向性.结果表明,带铸材试样中存在{111}与{114}特征织构,织构强度均较弱;铸坯切片中存在{111}与{001}特征织构,并且因局部凝固冷速不同存在明显的织构强度差异.两组低碳钢的法向异向性与平均晶粒尺寸的对数之间尽管均存在线性关系,但斜率明显不同.分析表明法向异向性的晶粒尺寸依存性与钢带中织构的强弱有关,由此提出了“有效织构强度比”的概念,从塑性变形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微观组织对塑性异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