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3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9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将植物甾醇酯与天然维生素E以1∶1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玉米油中,从测定其不同添加量时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添加200 mg/kg复配抗氧化剂的玉米油抗氧化性和品质较好。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复配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优于BHT、BHA,因此复配抗氧化剂有其明显的优势,可为玉米油贮存过程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采用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利用气质联用仪以外标法定量检测玉米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经NIST谱库检索,能够确认16种PAHs,并能检测其在玉米油中的质量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检测中,加标量1μg/L时,16种PAHs回收率为74.6%~89.8%,RSD为4.6%~9.2%;加标量10μg/L时,16种PAHs回收率为82.3%~97.9%,RSD为4.8%~9.8%。  相似文献   
33.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矿物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NO_3-50%H_2O_2微波消解体系,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品牌玉米油中Ca、K、Mg、Fe、Na、Zn 6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玉米油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1.8%~4.3%,方法精密度高,回收率为89.30%~115.80%,回收结果满意,且方法简单。同时发现大型超市购买的玉米油中矿物质含量稳定,且含量顺序均为CaKMgFeNaZn,农贸市场购买的玉米油矿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存在个别元素过高或过低现象。  相似文献   
34.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CR)、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CA)、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SR)、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SA),每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采集外周血清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取主动脉弓做HE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组的体重、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脂联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A组(P0.01),SA组的LDL-C含量显著高于CA组(P0.05),SA组的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体重、体脂率、HDL-C含量、LDL-C含量、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SR组(P0.01);各组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观察到病变。表明在我国居民当前烹调油摄入水平下,与大豆调和油比较,选择玉米调和油能明显降低体重和体脂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LDL-C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玉米调和油比较,摄入更高剂量的大豆调和油更易促进肥胖并造成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玉米油中玉米赤酶烯酮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经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采用Waters ACQITY BEH(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1%氨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以内标法定量。结果玉米赤酶烯酮在2~1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20、8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0.2%~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1.66%~3.50%。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0μg/kg。结论本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玉米油中玉米赤酶烯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36.
日前,山东西王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药用辅料生产基地举行奠基仪式。该企业以其主要产品食用葡萄糖、玉米油、无水葡萄糖、麦芽糊精为依托,按照GMP标准建设的药用淀粉、结晶果糖、葡萄糖酸盐生产项目正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辛酸与玉米油反应制备富含辛酸甘油酯玉米油的工艺,分别考察了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辛酸酯化率的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h,反应压力11MPa,在此条件下辛酸的酯化率可达到90.73%。反应产物的脂肪酸组成中,具有生理活性的中链脂肪酸含量高达32.00%。  相似文献   
38.
39.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研究了在玉米油精炼工艺中高效保留植物甾醇的精炼工艺条件。采用优化的适度精炼工艺技术和工艺条件,使玉米油精炼过程中甾醇保留率达到90%以上,生产的玉米油甾醇含量达到11 000mg/kg以上。  相似文献   
40.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橄榄油中掺杂玉米油的快速鉴别方法。对191个橄榄油样本及混合油样本(玉米油和橄榄油)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并对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前三个主成分的载荷图确定了相关性较大的特征波段(7520~6927cm-1、6270~5440cm-1和4970~4400cm-1),分别在3个波段内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方法建立了玉米油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6270~5440cm-1波段内,因子数为7,建立的模型精密度和稳定性最好,在玉米油质量分数为0.5%~100%的范围内,校正集样本和检验集样本的R2均能达到0.9999,标准偏差在0.126~0.139之间。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橄榄油品质的快速无损分析,以合频波段(6270~5440cm-1)为建模区域可以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