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8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397篇
化学工业   3031篇
金属工艺   155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263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959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64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83篇
冶金工业   75篇
原子能技术   34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接枝聚阴离子的功能接枝微球CPVA-g-PSSS,研究了其对5-氨基水杨酸(5-ASA)的吸附(载药)性能、机理和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受强静电相互作用驱动,CPVA-g-PSSS对5-ASA分子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达39.1 mg/g,可实现有效载药. 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具有强烈的pH值依赖性, 在pH=1的介质中基本不释药,而在pH=7.4的介质中发生突释,释放率可达86%,表现出良好的结肠定位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992.
牛萍  燕红 《硅酸盐通报》2012,31(4):794-798
采用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含TiO2的复合膜.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TiO2纳米粒子和磷钨酸聚阴离子被成功的组装到了复合膜中;以甲基橙染料废水的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了纳米复合膜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发现(TiO2/PW12)n复合膜的光催化效率明显低于(PSS/TiO2)10,说明在pH值为6.4的近中性条件下,TiO2和PW12间没有表现出协同效应;同时考察了甲基橙初始浓度和复合膜中聚电解质层的影响.通过LbL技术把催化剂固载在玻璃片上解决了催化剂的回收问题,而且多层膜被重复使用四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以聚碳酸酯基体与荧光粉粒子构成的功能复合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和蒙特卡洛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荧光粉粒子粒径和含量对复合膜光通量与色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粉粒子含量相同时,随着粒径增大,光通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粒径为4.0μm时均具有最大值,色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荧光粉粒子粒径相同时,粒径为0.8~4.0μm,光通量与含量表现为正相关趋势,粒径为4.0~16.0μm,光通量与含量表现为负相关趋势;最优组合为原始掺杂荧光粉粒子粒径为8.0μm,质量分数为25%,搭配粒径为4.0μm,质量分数为75%,对应的光通量为139.81 lm,色温为4 257 K。  相似文献   
994.
以1-甲基-2-吡咯烷酮/丙酮为混合溶剂,无纺布为支撑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将其浸渍于全氟烷基硅烷/正己烷分散液中进行疏水化改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孔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器等表征了改性前后复合膜表面形貌、官能团变化、孔径分布及润湿性等膜性能参数并将其应用于连续性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盐浓缩过程。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复合膜呈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且利用正硅酸乙酯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内陷于醋酸纤维素纤维内部形成微米-纳米梯级分布。经全氟烷基硅烷修饰后,红外特征峰明显,复合膜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56°,且对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液滴也同时展示出优良的抗润湿性能(接触角125°)。以60℃、35 g·L-1的NaCl溶液为进料液进行持续性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实验,当渗透温度为20℃时,各复合膜盐截留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其中,CA/SiNPs-FAS膜通量可稳定在11.2 kg·(m2·h)-1。  相似文献   
995.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高分子絮凝剂PVX(聚乙烯醇黄原酸钠),对含铅、镉、锌离子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在pH=6的条件下,对影响处理性能的因素(Ca~(2+)和Mg~(2+))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VX在用量分别为40,70和100mg/L时,对1000mg/L的含Pb~(2+),Cd~(2+)和Zn~(2+)水样的最高去除率均可达到99.9%;Ca~(2+)和Mg~(2+)的存在,对Pb~(2+)和Cd~(2+)的絮凝起促进作用;少量的Ca~(2+)和Mg~(2+)对Zn~(2+)的絮凝起促进作用,但大量的Ca~(2+)和Mg~(2+)对Zn~(2+)的絮凝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997.
以冰乙酸为溶剂,将壳聚糖(CS)与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采用共混流延法制备成CS/PHBV生物降解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质量比CS/PHBV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氧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膜断面密实,蜂窝状结构消失,复合膜中羟基和酯基增多;当mCSmPHBV为3∶1时,CS/PHBV生物降解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7和26.84 MPa;当mCSmPHBV为4∶1时,复合膜的透氧系数最小,为27.7×10-15 cm3·cm/(cm2·s·Pa);同时,壳聚糖的加入,提高了CS/PHBV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短玻璃纤维(SGF)增强热塑性聚乙烯醇(TPVA)/聚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复合材料的热学及力学性能,并对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GF)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g-MAH)与硅烷偶联剂能够有效增容TPVA/PBST复合材料,引...  相似文献   
999.
研究百里香酚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制作百里香酚-壳聚糖复合膜(CH/TO),研究复合膜的性质及其对猪肉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μg/mL;百里香酚能造成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电导率增加,核酸和蛋白质大量渗出;随着复合膜中百里香酚浓度的不断增加(0.25%,0.50%,1.00%),膜的硬度和穿刺强度逐渐降低,百里香酚复合膜(CH/TO)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温度和百里香酚浓度会影响复合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25℃时1.00%百里香酚复合膜的清除率最高;百里香酚-壳聚糖复合膜能抑制猪肉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降低菌落总数,延长猪肉的冷藏期。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常见的17种溶剂进行了分析。对加热温度、平衡时间进行了优化,采用DB-WA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当温度加热到110℃,平衡40 min条件最优;17种溶剂能完全分离,线性较好,加标回收率为79.64%~91.78%,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2%~4.52%,检出限为0.003~0.012 mg/m~2;该方法能满足塑料包装材料中溶剂残留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