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20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2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澳大利亚某进口锂辉石矿含有较多的矿泥,对浮选作业产生不利影响,试验采用水力沉降法、浮选法等不同方法对锂辉石矿进行预先脱泥,考察了不同方法的脱泥效果及对后续锂辉石浮选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浮选药剂对锂辉石矿进行浮选脱泥取得了最佳的脱泥效果,脱除的矿泥量大、含锂品位低、矿泥中锂的损失小,脱泥后再浮选锂辉石,获得的锂辉石粗精矿品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预先脱泥后的锂辉石矿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浮选流程,可获得良好的选矿指标。闭路试验表明,该进口锂辉石矿原矿Li_2O含量为1.42%,经预先脱泥—浮选锂辉石选别流程处理后,获得的锂辉石精矿Li_2O品位为5.83%,Li_2O回收率为78.54%。  相似文献   
62.
SDS对香豆素在SB-16胶束增溶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模拟药物香豆素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磺基甜菜碱(SB-16)复配体系中的分配规律,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香豆素分子(C-343)在SB-16水溶液中的增溶行为,在上述溶液的基础上又继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SDS,并研究了SDS对香豆素在SB-16胶束增溶行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98 K,101.3 kPa下的平衡条件下,C-343可以自发地增溶到SB-16球形胶束中。SDS分子的烷基尾链部分插入到SB-16球形胶束内部,并在SB-16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在内,亲水基团在外的SDS分子薄层。C-343分子在SDS分子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下,从SB-16胶束内部逐步迁移至SDS胶束的外层表面上。从理论证实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对药物分子在胶束溶液中的增溶与释放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期为该类体系的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比较CTAB法、SDS法及试剂盒法分别提取木瓜果皮、果肉、种籽DNA的效果, 以提高转基因木瓜的检测准确率。方法 对转基因木瓜内源基因Papain及外源基因NPTII、CP进行普通PCR, 同时对基因表达零件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进行荧光PCR, 以检测提取DNA的质量。结果 分析电泳产物发现, SDS法提取木瓜种籽样品的DNA未能适合普通PCR检测的要求, 其他方法均能满足普通PCR要求。荧光PCR结果显示, 3种方法提取的DNA都满足荧光扩增要求。结论 比较3种提取方法及3种木瓜材料, 发现用CTAB法或SDS法以果皮为材料提取DNA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65.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纳米Ce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在有机材料中的分散性,以活化指数表征改性效果,并用IR、TG-DSC、TEM和LPSA表征了改性纳米CeO2的效果和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4%,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pH=7。SDS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吸附在纳米CeO2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SDS改性过的纳米CeO2的分散性明显提高,粒度降低44%。  相似文献   
66.
进行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脂肪醇聚氧乙烯(5)醚(简为AE05)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为SDS)的复配研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较佳的协同增效配比.  相似文献   
67.
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是泡沫分离过程的难题,也是制约泡沫分离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瓶颈.为了解决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泡沫分离的难题,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体系,研究了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时,温度对SDS水溶液气泡直径、泡沫稳定性、富集比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高浓度表面活性物质的泡沫分离有显著影响.当SDS水溶液浓度分别为1.2、2.3、3.5g·L-1,温度从30℃升高到70℃时,泡沫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6.9、表观气速2.4×10-3 m·s-1、装液量200 mL的操作条件下,气泡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富集比提高了3~5倍,回收率降低了34%~65%.  相似文献   
68.
李正义  王标 《山西机械》2012,(1):167-168,171
主要介绍了新钢公司冷轧厂六辊CVC五机架压下系统(SDS)的主要功能、控制模式、信号的获取、压下校准顺序的控制、控制器输出的计算等。该系统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TDC全数字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使用效果很好,为轧机的高效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9.
The role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in combating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free radical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ytoprotective effects and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geraniin, a hydrolysable ellagitannin from Nephelium lappaceum rind,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various approaches. Addition of geraniin to the culture media resulted in a profound cyt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damages induced by the peroxynitrite generator 3-morpholinosydnonimine (SIN-1), and the peroxyl radical generator 2,2′-azobis(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AAPH). Geraniin exhibits more potent cytoprotective activity than that of 6-hydroxy-2,5,7,8-tetramethylchroman-2-carboxylic acid (Trolox). Geraniin exhibited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against reactive species, such as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anion, and chemically synthesized peroxynitrite. Kinetic analysis of reactivity against peroxyl radicals generated by AAPH revealed that geraniin possesses potent reactivity against peroxyl radicals with higher stoichiometric number than Trolox. The cytoprotective effect of geraniin was only observed when geraniin and these toxic compounds were co-existing, suggesting that geraninn exhibits cytoprotective effects via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in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相似文献   
70.
A dimeric serine protease Neriifolin S of molecular mass 94 kDa with milk clotting 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from the latex of Euphorbia neriifolia by anion exchange and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It hydrolyses peptidyl substrates l-Ala-pNA with highest affinity (Km of 0.195 mM) and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Kcat/Km of 144.5 mM s). Enzyme belongs to the class of neutral proteases with pI value of 6.8, optimal proteolytic activity displayed at pH 9.5 and temperature 45 °C. Its proteolytic activity is strongly stimu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Ca+2 ions and exclusively inhibited by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Enzyme is fairly stable toward chemical denaturants, pH and temperature. The apparent Tm, was found to be 65 °C. Thermal inactivation follow first order kinetics with activation energy (Ea), activation enthalpy (ΔH∗), free energy change (ΔG∗) and entropy (ΔS∗) of 27.54 kJ mol−1, 24.89 kJ mol−1, −82.34 kJ mol−1 and 337.20 J mol−1 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